泰山|因山而起 古城泰安的变迁(春秋-隋唐)( 二 )


“三邑,皆汶阳田也,泰山博县北有龟山,阴田在其北也。”
这里的博县,就是指的博城。《左传》记载,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公会吴子伐齐,五月克博”, 在《晏子春秋》中曾记载“景公举兵将伐宋,师过泰山”,说明此时齐国已经将势力范围南扩至泰山以南的地方,博城已为齐邑了。
泰山|因山而起 古城泰安的变迁(春秋-隋唐)
文章插图
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齐鲁两国
首当其功 秦皇封禅【 泰山|因山而起 古城泰安的变迁(春秋-隋唐)】泰山地位的确立,秦始皇是首当其功,封禅泰山并首次确立了泰山在封建王朝时期的显赫地位。在政区设置上,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以郡县制代替封国制。其中,改博邑为博阳县,治所在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市区东南的邱家店镇旧县村。在秦汉两代封禅活动中,搞得影响深远的有秦始皇、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此后东汉的章帝、安帝虽也曾东巡泰山进行祭祀,但远非秦皇汉武可比。
泰山|因山而起 古城泰安的变迁(春秋-隋唐)
文章插图
秦三十六郡图
对于秦汉之际博阳县的隶属,不同时期的记载并不相同,明朝《泰安州志》沿革中记载:
“秦为奉高、博二县,属齐郡。汉为奉高、博二县,属泰山郡。东汉晋因之。”
清乾隆年间的《泰安县志》中记载:
“秦属齐郡,汉属兖州部泰山郡,属县二十四,曰奉高,曰博,曰茌……,为博、嬴、奉高三县地。”
在现代出版的系列《泰安年鉴》中记载也不尽相同。
《泰安年鉴(1985-1990)》建置沿革一节中,认为“秦朝归齐郡”。
《泰安年鉴2000》中建置沿革中记载“秦属济北郡、东郡”。
《泰安年鉴2009》市情概况中,曾认为“秦统一后,在此设立博阳县,同时作为济北郡的郡治。”
《泰安年鉴2011》建置沿革中记载更为具体,现今泰安市域分属“秦代分属济北郡、东郡、薛郡,其中济北郡郡治博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济北郡东南地置博阳郡。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文帝刘恒以济北、博阳两郡地置济北国。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十月,济北王刘勃闻武帝将封禅泰山,上书献封国境内泰山及附近城邑,置泰山郡,郡治始为博县,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移至新建之奉高(今泰安市岱岳区范镇故县村)。”
泰山|因山而起 古城泰安的变迁(春秋-隋唐)
文章插图
西汉泰山郡
不过,秦代一共设置了多少郡、建郡时间、郡名历来说法不一,都有争论。《史记》《汉书》中都记载是“三十六郡”,《晋书》定为四十个,全祖望的《汉书?地理志稽疑》考订为四十一郡(不包括内史),王国维的《秦郡考》考订为四十八个,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考订为四十六个。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