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大宋王朝的奠基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末经藩镇割据及朱温篡唐后,中国便进入了自秦统一后的又一个乱世,即五代十国时期,历梁、唐、晋、汉、周五朝,最终是由赵匡胤建立了大宋政权,完成了全国的又一次大统一 。
与其他靠征战或传承上位不同,这赵匡胤的江山得来全不费功夫,一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将孤儿寡母赶下台去便北面称孤了,所以,这也是他一生被人诟病之处,而他篡的就是柴荣的后周 。
柴荣即周世宗,出生于河北邢州下的隆尧县,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家境还算富裕,但身处乱世,兵燹四起,遍地烽烟,原本经商尚可度日的柴荣可能也为战火所累,也难以为继了,于是他便投靠姑父郭威,并在征伐时屡立战功,很得姑父欢喜,被收为养子,改名郭荣 。
他是五代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是最杰出的君主,作为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郭威死后便传位于他,可惜的是天不假年,正值壮年之际便攸忽离世 。
这里有个奇怪之处,后世一直称他为柴荣,从没有人叫他为郭荣,作为养子,按照“子随父姓”的礼制,也是古代的惯例,肯定是养子随养父姓,如何后来的书史之人却视而不见呢?
其实,这是后代文人为认证赵匡胤上位的正当性而故意为之,其潜台词是,既然你姓柴的能继承姓郭的产业,那我赵姓太祖来收编又有何不可 。
这就如同阿Q调戏小尼姑说的话一般,“和尚摸得,我摸不得?”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嘛,其用意是为消弱柴氏继统的合法性,增强赵氏取而代之的合法性 。
既然“柴”能代“郭”掌权后周,自然“赵”也能代“柴”执掌天下,只不过是一种正名的手段而已,小把戏嘛 。
说穿了,是一种作祟心理使之然,把文字 游戏 加入政治 游戏 ,不过从此后,没人再叫周世宗郭荣的了,这也是欧阳修和司马光的功劳,而新、旧《五代史》都是称其为“本姓柴”,言外之意当然是姓郭 。
但后人是不识得这些内幕的,也不是太重要,所以,就有了在《水浒传》中,施耐庵笔下那手握“丹书铁券”免死牌的小旋风柴进,就是柴荣的后代 。
把江山赠与外姓,这在 历史 上是极少见的,即使无子嗣,也会从同姓同族之子弟中挑选,郭威是因为后汉皇帝刘承祐猜忌功臣而杀了他全家,“婴孺无免者”,所以造成了后继无人,
我不知道郭威的家族是如何一个情况,但史载他有四个兄弟,怎么说都是各有子嗣的,再怎么样也轮不到这柴荣去当皇帝,不管怎么说,能传位一异姓之人,也足见其胸襟之阔大 。
柴荣上位后的后周政权,于外,四面强敌环伺,危机四伏,于内,连年征战不已,国疲人乏,如何尽快地恢复生产,增强国力,进而完成全国的统一,这对当时威望并不是很高的柴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必须承认,柴荣真是一位难得的圣明君主,他怀揣宏大抱负,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于上位之初便广泛听取各方建议,他虚心纳谏的宏大肚量,绝对不在唐太宗李世民之下,在极短的时间中,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后周的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
他似乎是部永动机,在短短的五年内,整顿吏治,裁汰冗弱;发掘人才,均定田赋;整军练兵,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同时还修订刑律和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
他面对各地林立的敌对势力,制订了“平定江南,再图北进,直至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先是从从后蜀手中夺取了秦、凤、成、阶等四州之地,然后开始了对南唐的征讨 。
打仗是打的是银子,需要大把的钱来支撑,而当时以后周的财力是无法支撑这场战争的,于是,他把目光盯上了佛教寺院 。
自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后,发展迅速,各地建有许多的寺庙,僧尼人数众多,而随着帝王公主们的追捧,更是到了无以复加之地步,韩愈还因反对唐宪宗供奉佛骨差点送了命,最后是落了个“夕贬潮阳路八千” 。
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其数量之多,这也是历朝战乱,民众苦不堪言,遂投于庙堂而寻求保佑、祈福,抑或是逃避现实所造成的 。
南朝如此,中原亦是一样,当时后周境内大寺三百多处,小庙两万多所,僧尼数量竟然达到了百万之巨,所属庙田则更是数以万顷计,这一大批人,既不用缴纳赋税,又不用服劳役,他们的存在大幅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外婆家酸菜鱼为什么没有刺
- 戚风为什么要放凉
- 电饭煲做蛋糕为什么会回缩
- 人为什么要活着 人为什么要结婚
- 快乐|巴中为什么成为了四川最穷的地方?
- 赵云被封为什么将军
- 为什么我用PS修改不了颜色
- 柯基为什么腿那么短
- 键盘在电脑上为什么无法使用了
- 为什么守门员需要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