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 。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 。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 。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
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 。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 。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
1944年,发现于成都唐墓,是唐末期的雕版印刷品 。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雕版印刷唐代尚未盛行 。五代时期开始印制大部儒家书籍冯道始印"五经" 。以后,经典皆为版刻本 。
宋代(960-1279),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时代 。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经》,雕版13万块,花费12年 。至今中国仍保存着大约700本宋代的吊版印刷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迹使之被认为是稀有的书中典范.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人是谁毕升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
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 。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中国人民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 。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 。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 。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 。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1、作用不同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 。
2、工作方式不同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 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 。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 。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
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 。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
3、灵活性不同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 。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字印刷术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大象和猴子拔河比赛写一句话
- 王者荣耀要多少ram
- 堂吉诃德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 牛奶和酸梨可以一起吃吗
- 什么和面机好用
- 法式热吻的简单介绍
- 淀粉和糖原的区别
- 我和我的祖国语录
- 夜宵还是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