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滩|黄河三记( 二 )


渡口的所有景物元素,意在堆积、强化有关古渡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当你面对饱经风霜的河堤去作怀古幽思时,这一切却都显得多余。康熙帝描述的“沙平岸阔水无波”,放眼看去竟真如此。这里的黄河水道并不宽阔,宽阔的是河岸和滩涂,河水流势黄稠滞重,缓缓向前,恰如朱旃形容的“浊流”,这是大河在流经黄土和泥沙地域所产生的自然衍变,之后,这件黄色的衣衫将一直伴随它日月兼程,直至融入大海。只不过康熙形容的河水为“无波”,而朱旃则为“滚滚”,这或许是不同时节所得到的不同感受,我看到的确是和康熙相同。地图上标注黄河的曲线有粗细区别,银川段的线条较为纤细,这显然是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眼前的河道就印证了这一点。黄河在这里流向东北,之后,它将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转向正东,到托克托则掉头向南折返,成为陕西和山西两省的界河,而在那段流程的重要节点上,我曾经也与它有过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河滩|黄河三记
文章插图
准备花街巡游的碛口居民碛口【 河滩|黄河三记】2017年春节刚过,我受邀去山西吕梁参加地方民协举办的“柳林盘子节”,期间曾到过碛口古镇。这也是吕梁山区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古渡口——一个在特殊地理条件下被黄水推移而来的近代传奇。
以碛口为坐标,这一段的黄河下游水流开始凶险,以致造就出壶口瀑布的惊涛跌宕。为避险隘,上游下来的船只,往往在碛口停泊,改转旱路。在明清至民国年间,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由河运而来,到碛口上岸由驮队陆路运送到太原、京津及汉口等地;回程时则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再改水路运到西北各地。凭借着这一枢纽功能,碛口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货重镇,鼎盛时期这里商贾云集、食货昌隆,各类配套的店肆有300多家,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现镇内尚有数量众多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如货栈、票号、当铺以及民居、院落等。古镇依地形而建,今天看上去依然古色古香。沿河是商业区,店铺鳞次栉比,檐下的砖雕、木雕、石刻古朴精致,涉足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惟恍惟惚,有着很强的带入感。
古渡的河滩并不开阔,岸边有一些废弃的木船,并竖有路牌指示着周边区域的方向。碛口的地标性建筑不在码头,而是卧虎山上的黑龙庙,面向黄河笃定而显赫地屹立在山坡之上。当年水中行驶的船家远远望见,便知目的地到了,开始做烟榻、老酒、小菜及热炕销魂的遐想,迎来风清月朗的心安了。
那一年的盘子节是和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起闹的,镇里院落的大门都挂上了红灯笼,纵横错落的街巷中不时穿梭着准备彩妆游街的红男绿女,他们身背锣鼓,嬉笑雀跃,与古渡关津那些象征衰老文明的落寞的石碾、磨盘、辘轳井形成了鲜明对照。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