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北京冬奥会官方人力资源服务独家供应商BOSS直聘发布《冰雪产业人才发展观察》。该研究发现,北京冬奥会在就业促进领域留下了重要遗产,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产业相关产业人才技能水平,突破地域限制扩大就业吸纳范围,创造多元化、可持续就业机会。
“冰雪+”复合发展模式,创造多元化就业机会
自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以来,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和参与人数实现快速增长。文化和旅游部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经达成。
BOSS直聘研究院对冰雪产业全链条相关岗位的数据分析显示,2017年以来,冰雪产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增长高峰,人才需求规模同比增长57%,平均招聘薪资为8200元,同比增长7.5%。2022年1月至2月,特别是冬奥会举办期间,冰雪装备、服饰和周边产品热度激增,带动以冬奥商品特许零售商和制造商为代表的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企业招聘需求快速增长,岗位规模占产业整体比例达到40%。
文章插图
在冰雪产业的上中下游,有至少15个细分领域在快速发展,除了最直接的冰雪运动项目和赛事之外,还有“冰雪+制造”“冰雪+建筑”“冰雪+旅游”“冰雪+服务”“冰雪+内容”等多种复合模式和消费需求。“冰雪+”复合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专业人才储备和技能水平,并为其他领域的劳动者创造了大量多元化就业机会。
文章插图
举例来讲,冰雪运动的普及让部分专业度极高的小众职业进入公众视野。本届冬奥会上,我国本土造雪师和制冰师团队与国际顶级专家一起,打造了被各国运动员称为“史上最佳”的比赛冰面和雪道,帮助大量运动员赛出个人最好成绩,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项目中分别有7项世界纪录和18项奥运纪录被打破。造雪师和制冰师是冰场和雪场基础设施的打造者和维护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场地运动体验感和安全性。随着全国冰场和雪场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人才需求不断攀升,但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缺口很大。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全球走红让公众看到了IP设计师和IP运营师在优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打造方面的巨大价值。一个成功IP能够带动文学艺术、游戏、影视、旅游、周边商品制造与零售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创造消费需求和就业岗位。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三年来,IP设计师岗位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滑雪|四川广元:“冬奥风”催热“冰雪课堂”
- 首钢园|北京这个“夺冠福地”开放,不去打卡还等什么~
- 奥林匹克公园|“冰墩墩”下班“雪容融”上岗,北京冬残奥会景观本周六“上线”
- 游客|日媒:北京冬奥在日本掀起冰雪运动热 多地场馆人员爆满
- 10天走遍53个地标景点,90后小伙“神还原”《北京欢迎你》
- 轮椅|北京朝阳区涉奥酒店无障碍设施改造已全部完成
- 三明|中国“森林茂密”的城市,面积比北京还要大,森林覆盖率超过78%!
- 地标|10天走遍53个地标景点,90后小伙“神还原”《北京欢迎你》
- 吉林|后冬奥时代,吉林热“雪”持续沸腾
- 阿尔卑斯|因斯布鲁克:欧洲十字路口上的双冬奥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