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北京冬奥带火造雪师、制冰师、IP运营师等新职业( 三 )


根据冰雪产业人才需求在本地所占的比重,以及冰雪产业人才规模在过去三年的增长情况,BOSS直聘研究院列出了两张城市清单。可以看到,无论是“冰雪产业人才需求特色城市”还是“冰雪人才需求高速增长城市”,在传统的冰雪运动城市之外,冰雪产业正在全国“遍地开花”。《“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将重点发展东北、华北地区的冰雪机械装备制造业,发掘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在冰雪器材装备研发生产方面的潜力。
冰雪运动|北京冬奥带火造雪师、制冰师、IP运营师等新职业
文章插图
这可以从公众的感知得到印证:更多的室内冰场、雪场出现在了深圳、广州、佛山、厦门等南方城市。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全国滑冰场馆数量从2015年的157家扩容至2019年的876家,滑雪场总数则从2015年的568座增加到2019年的770座。
以成都为例,冬奥会期间,由于谷爱凌、苏翊鸣等明星运动员都曾在成都训练备战,成都的尖峰旱雪四季滑雪场成了热门打卡地。形状酷似金针菇的旱雪毯,是一种在触感、声音和滑行感受上对真雪有90%模仿度的模拟滑雪材料,不仅方便南方城市群众体验冰雪运动,还达到了国家队训练基地的要求。2020年,尖峰旱雪场还搭建了旱雪大跳台和“魔毯”等黑科技,不断完善和提高运动服务能力。
“科技冬奥”效应下,高科技产业创造更多可持续就业
北京冬奥会的高水平举办离不开科学技术。2016年,在北京冬奥组委统筹协调下,科技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河北省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统筹设计重点任务,部署了80个科研项目。最终,共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
除了为赛会提供高质量保障,“科技冬奥”的重要遗产是,一系列高新技术经过研发落地和示范应用,在冬奥会结束后将继续进行商业应用,借助新技术的力量推动更多产业领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就业。
BOSS直聘研究院发现,5G、氢能出行、智能车联网、VR等应用在冬奥会上的高新技术正在高速发展,人才需求迅猛增长。其中5G、智能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中的关键研发岗位,2021年人才需求的同比平均增幅均超过50%。进入2022年春招旺季,人才需求仍在强劲增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