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赏欣 荷塘月色赏析( 七 )


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 , 本文多是以影写月 , 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 。“高处丛生的灌木 ,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 , 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 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 , 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动感 。为什么?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 。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 像闪电般 , 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 ,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 , 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 。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 , 杨柳的倩影才像“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 。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 , 光与影才现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 , 让人联想到“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课文赏析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 ,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 , 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 , 渴望自由 , 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
赏析
《荷塘月色》 一开篇就点出文章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 。接着写小路的“静”、月色朦胧的“静” ,  来反衬作者的“心里颇不宁静” 。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 ,  又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 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 ,  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文章这样的结构严谨细密 ,  脉络清楚 , 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  达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可贵境界 。散文的艺术魅力 ,  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 。缜密而严谨 ,  新奇而精巧 , 营构合理“ , 设眼有致” 。
课文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 , 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 在这满月的光里 ,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 , 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 , 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 , 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 , 带上门出去 。
沿着荷塘 , 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 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 , 长着许多树 , 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 , 是些杨柳 , 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 , 这路上阴森森的 , 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 , 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
路上只我一个人 , 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 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 , 也爱冷静;爱群居 , 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 , 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 , 什么都可以想 , 什么都可以不想 ,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 , 一定要说的话 , 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 ,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 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 ,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 ,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 有袅娜地开着的 ,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 , 送来缕缕清香 ,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 像闪电般 ,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 遮住了 ,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
月光如流水一般 ,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 ,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 ,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 高处丛生的灌木 ,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 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 如梵(fan)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