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篇集释 悟真篇

张伯端原文_翻译及赏析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 *** 、 *** 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 。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 *** 真人” 。临海(今属浙江)人 。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 。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张伯端轶事典故
清朝时《临海县志》记载:张伯端“……性嗜鱼,在官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嗜鱼戏匿之梁间 。……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经死 。一日,虫自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 。……乃喟然叹曰:‘积牍盈箱,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 。因赋诗曰:‘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 。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衍 。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经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因按火烧文书律遣戍” 。事实是不是如此所说,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重回到张伯端的生活年代去看一看吧 。
宋临海人陈耆卿(1180~1237年)在其所著的《嘉定赤城志》卷三十五中称:张伯端郡人,字平叔” 。大家都知道,宋代时,设府于州,“郡”即州府所在地 。临海是台州的所在地,故“郡人”的意味自是不言而喻 。而后,言称张伯端为“天台璎珞街人”或“璎珞街人”,还有玉枢子王建章的《历代仙史》及《张真人本末》与清康熙《临海县志》等 。按戚学标《台州外书》,璎珞街在临海“府治东北,有宋真人张伯端故宅,即今 *** 楼是也” 。陈耆卿本为临海人,其生活年代与张伯端仅相差百余年,有关张伯端生平活动的口碑和史实,他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陈耆卿受学于叶适,文章法度,具有师承 。他所著的《嘉定赤城志》为台州总志,以所属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五县,条分件系,分十五门 。宋世荦赞其志“积十数年参考之功,创千百载遗缺之迹,词旨博赡,笔法精严,称杰构焉” 。因此,陈耆卿的记载应该是可靠的,即张伯端为临海人 。
清雍正皇帝在其御书的《道观碑文》中讲得更明白了:“ *** 生于台州,城中有 *** 楼,乃其故居” 。尤其重要的是,齐召南在清乾隆三十二年所撰的《重订天台山方外志要》卷七中,清清楚楚的有张伯端“临海人,字平叔”之记载 。齐召南(1703~1768年),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天台城关人 。自幼聪颖,有“神童”之誉 。后累官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礼部侍郎等职 。曾得到乾隆皇帝“不愧是博学鸿词“的赞美 。作为一个天台人,早在清乾隆时就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张伯端的籍贯问题,足见其治学的严谨 。再则,临海历代《县志》均记载有张伯端及其生平,而天台没有;临海城内有 *** 故居、 *** 道观,天台也没有 。这些于陈耆卿的记载相印证,足以证明张伯端为临海人,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
张伯端年轻时聪明好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云:“张伯端,天台人也 。少无所不学,浪迹云水 。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陆龙图公诜,镇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 。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 ***。修炼功成,作《悟真篇》行于世 。
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顷刻辄到 。一日,与 *** 相遇,雅志契合 。*** 曰:“禅师今日能与同游远方乎?”僧曰:“可也 。” *** 曰:“唯命是听 。”僧曰:“愿同往杨州观琼花 。” *** 曰:“诺 。”于是,*** 与僧处一净室,相对瞑目趺坐,皆出神游 。*** 才至其地,僧已先至 。绕花三匝,*** 曰:“今日与禅师至此,各折一花为记 。”僧与 *** 各折一花归 。少顷,*** 与僧欠伸而觉 。*** 云:“禅师琼花何在?”僧袖手皆空 。*** 于手中拈出琼花,与僧笑玩,*** 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亦间见矣 。” *** 遂与僧为莫逆之交 。后弟子问 *** 曰:“彼禅师者,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 *** 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 。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 。”弟子曰:“唯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