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元宵节是如何成为“中国式狂欢节”的

元宵节是如何成为“中国式狂欢节”的
“一年明月打头圆” ,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 西汉时期 , 汉武帝刘彻诏令司马迁等人议造的“太初历” , 确立正月初一的“岁首”地位 , 也让正月十五这天成为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
人们在这天向上苍祈求雨水丰沛、农桑丰收 , 女性在这天许下觅得良缘的愿望 , 皇家在这天 , 拜谒汉代崇尚的天帝和至高神“太一神” 。 《史记·乐书》有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 , 以昏时夜祠 , 到明而终 。 ”这也被许多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点灯观灯传统的开端 。
开工之前最后一次大型休闲娱乐活动

东汉永平年间 , 汉明帝将佛教引入中原 , 为了弘扬佛法 , 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 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道教文化的加入和皇家祭祀仪式的加成 , 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 , 逐渐在全国扩展开来 。
南北朝时 , 梁武帝笃信佛教 , 于是在正月十五大张宫中灯火 。 唐朝时 , 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 , 佛教大兴 , 仕官百姓普遍在这一天“燃灯供佛” , 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 自此 , 正月十五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
从宋代开始 , “元宵”一词开始出现在文献典籍中 , 例如南宋周必大的《平园续稿》载有“元宵煮浮元子 , 前辈似未曾赋此” 。 元代有“爱元宵三五风光 , 月色婵娟 , 灯火辉煌” , 明朝的元宵灯会持续时间很长 , 自正月初八到十七 , 整整十天 , 以显示歌舞升平 。
清朝 , 满族入主中原 , 宫廷不再办灯会 , 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 由此可见 , 元宵节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与天然的文化亲和力 , 受到人们的拥戴并植根于民众的心中 。
由于元宵节诞生之初曾承担皇家祭祀职能 , 元宵之夜需要通宵礼佛 , 宵禁由此暂停 。 这天晚上 , 民众不仅可以进行祭祀祈福 , 还是长期受礼法约束、尤其是平日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 , 一年一度难得的出门社交契机 。 人们自由外出、游玩赏灯 , 也是年轻男女乘机会见意中人的好时机 , 真可谓“见许多、才子艳质 , 携手并肩低语”(北宋李邴《女冠子(上元)》)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元宵节 , 被视为“过年”的终点 , 呈现的是春节的高潮与尾声 。 民间常说的“过年” , “过”的既有新年又有旧年 。 人们从农历腊月初八到大年三十 , 是跨过了旧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 正式跨到了新年 。 正月十五的“闹元宵” , 就是人们在正式开工之前 , 从家庭成员之中走出 , 进行的最后一次大型休闲娱乐活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