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卜工解析三星堆7大看点:古蜀祭祀坑暗藏玄机( 二 )


由此可见 , 铜人头像是祭司集团的特殊表现手法 , 其组织庞大 , 等级森严 , 似有分工 , 折射出古蜀祭典的组织规模与阵容强大 。
看点二:铜人面具队列很靓
比铜人头像更耐人寻味的是铜人面具 。 K2出土20件 , 其列器特点非常明确 。 一是可按由小而大的顺序排成很长的队列 。 二是这个序列的器物长宽之比例、形体重量均呈规律性递嬗演进的特征 , 首尾的差别极大 , 气派截然不同 。 三是K2的铜人面具序列还不尽完整 , 存在明显的缺环 。 最大的一件出自K3 , 此器高居铜人面具排序的顶端就是旁证 。 四是这种器物巨大的形体显然不是用来佩戴的护具 , 象征性的意义格外突出(图2) 。
序列|卜工解析三星堆7大看点:古蜀祭祀坑暗藏玄机
文章图片

▲图2 , 三星堆二号坑列器——铜人面具
列器是社会等级的物质承担者 , 是等级制度的见证 。 在距今5000年前长江流域很多地点都有发现 。 周代列鼎制度是其更晚的后继者 。 列器的表现方式种类繁多 , 取材因文化而异 。 除器物形体的大小外 , 安徽潜山薛家岗文化是用多孔石刀表达级别 , 孔数越多级别越高 , 已有1、3、5、7、9、11、13孔石刀出土 , 均奇数 。 安徽含山凌家滩的玉人是用手环的数量显示 。 良渚文化的高体玉琮用节数表示 。 已知节数最多的为19节 , 英国大英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各藏有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17节 , 江苏武进寺墩M3有15、13、12、11、9、8、7、6、5、3、节高体玉琮 。 《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卜工 , 科学出版社2007年 , 北京)推测高体多节玉琮是军功爵位序列的物化担当者 , 是春秋战国时期20级军功制度的源头所在 。 在古蜀王国的社会生活中 , 面具应是男子成人后的标配 , 是值得骄傲和尊敬的荣耀 。 敢于战斗、善于战斗是古蜀彪悍的民风 。 所以 , 用面具作为军功等级的物质担当合乎情理 , 是古蜀王朝独具一格的发明创造 。
为什么要把军功等级的序列加入其中呢?显然是为展示王权 。 什么是王权?“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就是王权 , 是王者的权责、荣耀与理念 。 这种理念在商代已然形成 。 有鉴于此 , K2中实有两套人马存在 。 一支是铜人头像代表的祭司集团 , 另一支是铜人面具代表军功序列 。 他们与青铜大立人的绝妙搭配 , 组成豪华的王权阵容;后者与神树和神坛等诸多礼器组成的则是祭司大典的鲜活场景 。 头像与面具皆铜大立人下属 , 既是祭祀大典的有生力量;也是保家卫国的战士 , 拯救危机重建家园的主力部队 。 若然 , 铜大立人还真不是大祭司那样简单 。
看点三 , 组合板块乾坤内藏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