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导游敢说“不购物就上征信”低价旅游团屡禁不止原因解析
低价旅游团成了315消费者权益日的热点,导游的一句“不购物就上征信”,也把云南旅游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实从2017年开始,云南就下决心整顿市场,为此还掀起了一场“旅游革命”。那么为什么低价旅游团到2021年还存在?
而且不仅仅在云南,全国各地也普遍存在低价旅游团。去年下半年,山西也查处过“政府补贴,买烧鸡免费旅游”的非法活动。
低价团为何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多低的价格算是低价?低于成本招揽游客的旅游团都是低价团。
成本有两种算法:一种是旅游团的直接成本,食宿、交通、门票等成本累加在一起;另一种还要再加上旅行社自身的运营费用和利润。
旅行社是自负盈亏的公司,赚钱是它存在的基础,如果团费低于成本,自然要有其它方式弥补,否则这个生意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游客计算旅游团的价格也很容易,算一算在和跟团游的食宿标准一致的前提下,自己出去玩需要花多少钱就可以了。
如果自己出门旅游核算下来是3000元左右,合理的旅游团的价格也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旅行社在门票、住宿方面拿到的团队价虽然比个人要便宜,但这个差价是旅行社的利润,是弥补它自身运营成本的。
如果同样线路的旅游团价格是2000元甚至更低,那么这是低价团无疑了。不管宣传上增添再多的噱头,比如大促、政府补贴等等,都不会改变低价团的事实。
低价旅游团为什么会存在?因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在供需两端都有很大的需求。
先说需求端。
虽然现在中国旅游市场的主流已经是自由行,但传统的旅行社组团旅游仍然占据了不小的份额。据云南旅游部门数据,在2017年仍然有三成的游客是跟团旅游,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而且跟团游的人群同质化明显,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他们相对信息闭塞,对于社会热点很少关注,有大把空闲时间,平时节俭但颇有积蓄,消费能力并不弱。这些特点让他们比较容易占小便宜吃大亏,而低价旅游团对他们吸引力巨大。
再说供应端。
传统旅游市场的萎缩,导致大量从业人士无事可干,彼此竞争加剧。而降价是最有效的竞争手段,因为可以满足目标客群占便宜的心理需求。
但是,如果价格低于成本,招揽的游客越多,不是越赔钱么?旅行社则通过分工合作来分摊风险,再通过加大购物力度抵消成本,甚至实现暴利。
这种供需契合,供应端形成完整产业链紧密合作的态势不被打破,低价旅游团就不可能杜绝。
那么旅行社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呢?
被层层转卖的游客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华山|为什么那些漂亮且便宜的景区没有人,而那些很坑的却人满为患?
- 拉萨|西藏游趣闻:拜佛可以自找钱,财神爷喜欢喝酒,小导游讲藏人信仰
- 横店影视城|欧美老人大量涌入越南,聘请美女导游同游,旅游不是主要目的
- |长城多长?冷知识:你知道长城为什么“永不倒”吗?这点很少人懂
- 雁荡山|为什么有些高档酒店和宾馆几乎无人问津,却能一直屹立不倒?
- 河南|为什么说住快捷酒店,千万不要喝房间里准备的矿泉水?有知道的吗?
- 导游|在老挝,100元人民币能买到什么?老挝美女告诉你超值的玩法
-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毫无欲望
- 三亚|外地游客到南京有两大“不习惯”,忍不住“发牢骚”,看看为什么
- 角度看|与凤凰齐名的这个古镇,为什么没人知道因为不要门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