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七 )


体现作者感受的最后升华的是哪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观赏景物方面而言,作者欣赏领略了西山高峻特立;从精神收获而言,作者为西山高峻特立的形象所慑服,与万物合一,对人生的荣辱得失看得通达起来,因朝廷的罪责的恐惧也一扫而空.
本文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山水之中,而欧氏的“意”则是浑然忘却被贬的痛苦,尽情享受山水之乐,享受与民同乐.本文写西山从三个方面写其特立.数州的土地都在衽席之下,由俯视写视野之广,突出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写眼底所见,由远视以对比手法写西 山的高峻;描写青山白水与天相接,由环视所见强调西山的高耸形象.可参考比较的古诗文有《望岳》、《三峡》等.
6. 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及赏析
全文翻译
自从我成为受刑戮的人,就居住在这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 。喝的大醉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 。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 。醒来之后就起身,起身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爬上了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 。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 。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 。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 。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 。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 。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 。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 。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
赏析
本文构思精巧,结构非常严谨 。开始先概写平日游览之胜,继而再写西山之宴游,在这里作者采用曲折入题的方法,欲写今日始见西山,先写昔日未见西山;欲写昔日未见西山,先写昔日得见诸山,即先写未得西山之游,然后笔锋一转,折入始得西山之宴游 。铺垫充分,转折自然,说明西山之游,既是昔日游遍诸山的继续,又是一系列新的宴游的开始 。文章紧扣“始得”,前后照应,气脉贯通,可谓新颖、巧妙、匠心独具 。
比照与映衬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表明了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这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恰成鲜明对比,给“山水之乐”定下了一个悲凉情调 。自然景物的美好与社会现实的黑暗,不协调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 。作者对游山的描写,也多从比照和映衬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正是为了反衬一识西山的惊喜;写万物的渺小,更显示出西山的“特立” 。
寄情于景,托物寓志 。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 *** 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 。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 。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 。他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 。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
7. 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意思
白话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