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是汉人还是蒙古人 刘秉忠( 二 )


此时的华夏大地,蒙古和南宋打得不可开交,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水深火热,
作为儒家文化的继承者,他希望看到国家统一,不希望山河破碎 。他希望用自己的学识辅助明君治国平天下,而在当时,能实现这样宏愿的人,只有忽必烈,
到二十六岁这年,机会终于出现了 。
忽必烈征召贤才,刘秉忠在海云禅师的引荐下迅速成为忽必烈身边的第一谋臣 。此时,蒙古尚未入主中原,忽必烈也尚未即位 。
刘秉忠进入忽必烈王府后,最开始是担任军事参谋,跟随忽必烈三次南下(两次打大理,一次攻击南宋),随军途中,他依据山川形便,负责参谋军事和安营扎寨事务 。蒙军每攻占一城,刘秉忠就劝诫忽必烈不可滥杀,“不妄戮一人”,所以忽必烈这路军队军纪最好 。
1259年,蒙哥汗进攻四川合州时死亡 。当时忽必烈正在进攻湖北鄂州,一听到这个消息,在刘秉忠的鼓动下,忽必烈马上和南宋议和,率军奔回老家准备夺权 。随后就是蒙古内斗,忽必烈驻军燕京,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占据蒙古高原,双方南北对峙 。忽必烈这边既有蒙古兵的强悍,又有刘秉忠等精英智囊的谋划,最终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忽必烈成了蒙古的实际统治者 。
刘秉忠在历史上还做过一件名留青史的事,即修建燕京城,即现在的北京城 。当时蒙古帝国的都城还在今天的外蒙古,离中原太远,实在不像一个入主中原的正统皇朝 。经刘秉忠主导设计,蒙古人修建了大都北京,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
蒙古建国初期既无国号,也无年号,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后才用“大蒙古国”的国号 。1260年,在随世祖忽必烈征战7年后,大理和南宋基本覆灭,元朝建立,在刘秉忠的建议下,忽必烈采用了皇帝制度,自称朕,建年号为中统,中统意为中华开统 。1271年,经刘秉忠摘选,他选取了《周易》“大哉乾元”一句中的“大元”二字作为新皇朝的国号,这一年忽必烈颁布诏书,将蒙古更名为“大元”,这就是元朝国号的来历 。这个国号完全是儒家味道,淡化了汉人对蒙古政权的陌生感 。
刘秉忠为元世祖忽必烈献上了“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还按照中原王朝的模式,为大元制定了一套典章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国家机构和官僚体系,推动了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官,他举荐前朝贤士旧臣,选拔山野遗逸之士 。
元朝发行纸币也有刘秉忠的功劳 。当时刘秉忠向忽必烈建议:铜钱用于阳,纸币用于阴 。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地 。今日陛下龙兴朔漠,如果主掌中原,适合发行纸币 。陛下应当叮嘱后代子孙,如果流通铜钱,将来天下四海都难以安宁 。
结果元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而且元朝禁止禁止流通金、银、铜等重金属 。
刘秉忠功勋卓著,位极人臣,深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 。前文提及,刘秉忠追随忽必烈时已经出家为僧,他虽有大才,却不追名逐利,对于官爵俸禄毫不在意,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都是以僧人扮相侍立在忽必烈身边 。后来,忽必烈觉得不妥,让刘秉忠还俗,改名为刘秉忠,不仅赐他良田美宅,还将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许配给他为妻 。忽必烈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至太保,领导中书省政事 。
刘秉忠在元帝国混得如鱼得水,位极人臣,1274年八月,元大都的建设还在紧张进行着,这座城市的总设计师突然无病而逝,时年59岁 。
据《元史》记载,他去世的时候,“无疾端坐而卒”,一如得道的高僧“坐化”一般 。
忽必烈在听到刘秉忠突然去世的消息之后,非常震惊,他既为这位相交几十年的老臣离开了自己而感到悲痛,也为刘秉忠作为总设计师没能看到大都城最后完成而感到遗憾 。
忽必烈悲痛欲绝,对群臣哭嚎道:“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 。”
刘秉忠死后,忽必烈追赠其为太傅、赵国公,谥号“文贞”,后世又追赠其为太师、常山王,谥号“文正” 。这个“文正”乃是古代文臣的最高谥号,历史上只有范仲淹、曾国藩等极少数功勋卓著的能臣能获此殊荣 。而且,纵观整个元朝,汉人中能够位封三公的,自始至终也只有刘秉忠一人,可见其功绩之丰 。
可以说,没有刘秉忠就没有元朝的近百年基业,所以,刘秉忠一直被誉为“元帝国总设计师” 。他辅佐忽必烈统一中国,实行汉化,由乱到治,由野蛮到文明,巩固了元朝统一中国的大业 。如此丰功伟绩,而又能不染尘俗,超然物外,活得自然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