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沟通是人与人之前交往的一种方式 。父母与孩子之间更需要同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更应注意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以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1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四节课上得让我很辛苦,原因之一是这篇课文本身比较难,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较晦涩,让学生难以读懂,课文中所体现的弗罗姆的某些观点还值得商榷;原因之二是学生课前没有预习,这就让我的教学进程变得比较困难,在课堂上得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去读这篇课文,由于对文本的不熟悉,所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就有些困难;原因之三是我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度不够,在抛出问题后没有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所以这也是让课堂出现偶尔冷场的局面 。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有话说,话题更广,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冷场的局面变得热闹起来了!)在让同学们讨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的区别时,他们辩论得很激烈,达到了我预设的活跃课堂的目的,但是后来他们的辩论有些偏离主题,我没有及时的把线收回来,以至于这一个环节比较散,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 。
首先介绍《爱的艺术》这部理论专著的主要观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自《爱的艺术》,通过对这部著作的介绍,学生知道了这部书主要讨论的就是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与人成熟程度有关的事情,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知道这些,对于学生理解本篇课文有指导意义 。
其次读课文,读课文我昂学生分三个步骤 。第一遍粗读,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课文的思路 。第二遍精读,第三编结合黑板上板书的问题在去读课文 。关于这一课,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爱的能力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2、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区别在哪里?
3、母爱和父爱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的表现是怎样的?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成熟的人?
前两个步骤需要一节课的时间,我的课都是两节连排,所以第二节我就趁热打铁展开第三个步骤:
学生互动,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发言一直是我两个班上语文课的主要形式,根据学生的座位分布特点,我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人数在4——6人之间,我认为小组人数不宜过多,过多一是不好组织,二是容易流于形式,同桌,前后桌三四或五六个人,讨论起来比较方便,意见也容易集中,。
这一节课学生讨论的内容就是我上节课布置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我精心设计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节课要学生掌握的内容 。有了上一节课读和思考的积淀,学生在讨论起来就有话可说 。学生讨论气氛很活跃,而且也在切实地讨论,五分钟后讨论结束,一结束就有小组站起来展示他们对第一个问题的理解: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爱的能力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课文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第二位同学回答的不错,但还不全面,接着就有同学补充,这个问题很快就清楚了 。接着是第三个问题……大家发言很踊跃,语言流畅、精炼,而且很有思路 。这节课就在大家热烈的讨论和踊跃的发言中结束了,学生们很愉快,我也很愉快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上完了实习的最后一次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心里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 。前一天在五班讲课的时候,可能是前两节课学生没有精神,整个课堂显得比较冷清 。好多学生三心二意,要不停地重复问题,很细致地引导他们才能进入状态 。当然,我的问题也很多 。虽然是一个星期前就备好了课,因为感觉是很精心设计的,还比较熟悉,等到老师让我上课的前一天,才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发现了如讲课内容的次序还可以再调整,使各部分的层次更清晰等问题 。在上课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试讲,两节课连上下来,发现自己对课文的有些内容顺序不是很熟悉,讲课的时候语句不精练,口语比较多;还有一个问题,语速偏快,让学生感觉到我很紧张 。总之这次课的感觉不是很好 。不过,当我上完课,学生们全都鼓起掌来,可能是一种欢送的形式吧 。让我的心里有了点慰藉,同时也很惭愧,我红着脸快速地离开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