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古诗词描绘的泉州世遗景致( 二 )


陈建勋《同沈将军登石湖塔》曰:“海上擎天标一柱,攀跻直出碧云端。茫茫众水浑无际,渺渺孤帆过急湍。倚岸楼船刁斗静,披襟山寺酒杯宽。归来忽起濛烟霭,咫尺浮图不可看。”题中的“石湖塔”指的正是六胜塔,而从“披襟山寺”一语中可以看出,当时石湖的山上还建有寺庙,只不过是哪座寺则难以考究。
詹仰庇是与何乔远一道受邀去的石湖,同时也去欣赏了六胜塔(即石湖塔)风光。詹仰庇《九日登石湖塔,沈宁海将军载酒见饷,即席赋赠》一诗曰:“闻道将军意气多,诗书况复事干戈。凌烟素志先辽水,誓日丹心靖海波。谈笑风前闲叔子,指挥阃外重廉颇。清秋高塔烦开宴,杯酒殷勤问薜萝。”当时,沈有容热忱地款待了他们,还带他们参观了寨垒、艨舰,详细解说如何在海上抵御倭船。詹仰庇在诗中对沈有容的军事指挥颇多赞赏。何乔远的《九日从詹司寇泛海访沈阃帅,同登石湖塔》写道:“晓霁轻烟失石尤,危帆柔橹送阳侯。浮图自插天南尽,极岛遥明海北秋。应节层梯堪试健,凭高绝顶正空眸。将军别有军中乐,不止清歌水调头。”从诗中不难看出,当时六胜塔内即有层层节梯通往塔顶。站在塔上极目远眺,美景淌入眼眸,真是心旷神怡。既然来到石湖了,不可能不去宝盖山走走嘛,詹仰庇后又与何乔远同游宝盖山。詹仰庇为此写道:“宝盖峰孤控海东,西来金马远争雄。手摩霄汉千山尽,眼入沧溟百岛通。虎豹风生幽涧底,鱼龙云起大波中。天涯恍有神仙气,一啸冷然若御空。”宝盖山、万寿塔的秀丽景色便似那画轴般铺呈于眼前。
宝盖山、万寿塔在古人诗句中往往有着雄浑的气势,如明代“布衣诗人”黄克晦诗曰:“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鲛宫依断石,僧路入平湖。急雪飘难聚,飞禽过自呼。青天憎独立,谁复插浮图。”诗中“大孤山”即宝盖山,“浮图”即指万寿塔。名宦苏濬《咏姑嫂塔》则道:“古刹倚嶒霄,乘风独听潮。千杯迎海市,万里借扶摇。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冷,秋色正萧萧。”朱梧《登姑嫂塔》诗称:“千寻碧玉削芙蓉,碍日含风四五重。海入扶桑惊浪涌,山回葱岭翠微浓。擎天八柱空驱石,绝世三维见此峰。薄暮茫茫秋雨急,愁云何处隐飞龙?”各自写出他们眼里的山、塔奇观。
兼任“导游”的名儒何乔远
九日山|古诗词描绘的泉州世遗景致
文章插图

老君岩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吴拏云摄
泉州清源山上的老君岩造像凿刻于宋元时期,系利用一块露出地面的天然花岗岩石雕琢而成,亦是泉州22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老君即太上老君,李耳,号聃,又号老子,是春秋末期卓越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其代表作《道德经》是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思想著作之一。石造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坐北朝南,背屏青山,巍然端坐,一派安详自得的样子。再看细节,石像左手按膝,右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表情自然。整座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额纹、衣褶清晰,头、额、眼、髭、须雕刻夸张而不失其意,庄重中显活泼,简约中蕴匠心,极具神韵,更显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庄严意境。我国所保存的古代老君石刻造像,大多是头戴冕冠、身着冕服、庄严肃穆的帝王形象,或头上挽发、身着道袍的道人形象,像老君岩造像这样慈祥欢乐、长寿老人的形象,极为罕见。明代官至翰林检讨的郑之铉有诗云:“散吏莫相识,如今隐翠屏。老来传道德,坐去失丹青。风雨留余几,眉须度此亭。试看春色晚,紫气为谁停?”算是将“老君”的身份说得明明白白了。黄克晦题老君岩诗曰:“壑舟无力谷神光,石像千年草树傍。匪虎不曾悲旷野,犹龙何事蜕高岗?雨深夜袴生秋藓,月晓髯眉带石霜。谁谓西戎终不返?山中紫气袒何长!”其中的“雨深夜袴生秋藓,月晓髯眉带石霜”一句更是凸显了老君岩历经风吹雨淋的岁月积淀。詹仰庇的《清源山老君岩》诗曰:“元洞清虚物象新,瑶坛潇洒迥无尘。祗今万古三生石,谁是千年不老人?座外青山开玉障,松间紫气绕龙鳞。由来杯酒堪忘世,宠辱何须患有身。”把老君岩比喻为“千年不老人”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何乔远曾咏老君岩:“空山琢片石,道像宛秋毫。虚敞前楹大,苍茫列岫高。不垣临北郭,如掌望东皋。佳客催归兴,谁能意不劳。”这是明代史学家、文学家张燮来泉时,何乔远带他上清源山欣赏老君岩造像,最后快下山时还恋恋不舍。何乔远本身是文学家、方志学家,对泉州掌故再熟悉不过,而且只要有文友来泉州,他都竭尽所能地向他们介绍泉州美景,真称得上是古代泉州的顶级“导游”。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