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原来是这样理解的 文质彬彬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如果质朴盖过了文雅,那么就会显得野(粗野,粗俗),如果装出来的文雅掩饰了质朴,那么就显得呆板 。有文有质才算是君子 。

“文质彬彬”原来是这样理解的 文质彬彬

文章插图


这就是“文质彬彬”的来源,又是一个度的问题 。
毫无疑问,未开化的质朴,没有接受任何教育,那么可能会比较野;如果一切言行都是文雅的,那么这也一定是装出来的,一定是迂腐的,是难以沟通的,是不合群的 。
至于文和质之间如何结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问题永远也说不清楚,但是我想无论我们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训练,保持一些内心的质朴,这一定是没有错的,一定是可以帮助打破诸多人际壁垒的 。
时至今日,“野”的一面我们见得已经不多,无论是社会道德体系,还是法制体系都容不下我们太“野”了;但是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坨狗屎的人和事倒是经常可以看见 。
于是“文质彬彬”才算是君子,这依然符合当下的道德价值体系 。夫子所倡导的文质彬彬是“仁”和“质”的结合,是“礼乐”和“本性”的自然结合 。
【“文质彬彬”原来是这样理解的 文质彬彬】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