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什么意思 致广大而尽精微( 二 )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 。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庸》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 。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什么意思 致广大而尽精微

文章插图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哪里?“致广大而尽精微”一成语 , 出自《中庸》 , 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修为价值理念和思维观念 。既是人生价值观 , 又是人生方法论 。它的内在精髓是 , 大处着眼 , 小处着手 。
简介
从人生价值观上言 , “致广大而尽精微” , 要求人生在站位上要高 , 格局要大 , 目标要宏 , 视野要阔 , 胸襟要廓;在为人做事上 , 要注重细节 , 关注小节 , 盯住末端 , 善于从易小之事上入手 , 精益求精 。
从人生方法论上言 , “致广大而尽精微” , 要求每个人既善于站在全局、大局和长远利益的思维角度看问题 , 又善于从细微处、小节上扎实用力 , 一步一个脚印 。它的思维精髓是:仰望星空 , 而脚踏实地 。
“致广大而尽精微 , 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大意为君子既要尊重德性 , 又要讲求学问;既要充实广大 , 又要穷尽精微;既要有高明的理想 , 又要有合于中庸的行为;既要熟悉旧的知识 , 又要不断认识新的事物;既要笃实厚道 , 又要娴习礼仪 。
此句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 , 原文如下: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 , 发育万物 , 峻极于天 。
优优大哉 ,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
待其人而後行 。
故曰 , 「苟不至德 , 至道不凝焉 。」
故君子尊德性 , 而道问学 , 致广大 , 而尽精微 , 极高明 , 而道中庸 。温故 , 而知新 , 敦厚以崇礼 。
是故居上不骄 , 为下不倍 。国有道 , 其言足以兴;国无道 , 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 , 以保其身 。」其此之谓与?
译文:
伟大啊 , 圣人的道!
浩瀚无边 , 生养万物 , 与天一样崇高 。
充足有余 , 礼仪三百条 , 威仪三千条 。
这些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 。
所以说 , 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 , 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 。
因此 , 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
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 , 身居低位不自弃 , 国家政治清明时 , 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 , 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 。《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 , 可以保全自身 。”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注释:
(1)洋洋:盛大 , 浩翰无边 。
(2)优忧:充足有余 。
(3)礼仪: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 , 又称经礼 。
(4)威仪: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 , 又称曲礼 。
(5)其人:指圣人 。
(6)苟不至德: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 。苟 , 如果 。
(7)凝聚 , 引申为成功 。
(8)问学:询问 , 学习 。
(9)倍:通”背” , 背弃 , 背叛 。
(10)容:容身 , 指保全自己 。
(11)“既明且哲 , 以保其身”:引自《诗经·人雅.烝民》 , 哲 , 智慧 , 指通达事理 。
参考资料
中华文化讲堂网: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哪里?《中庸》 。
“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礼记》的篇目 , 相传为战国时孔子之孙子思所作 。《中庸》第二十七章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 致广大而尽精微 , 极高明而道中庸 。”
意思是 , 君子既要尊崇道德修养又要讲求知识学问 , 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境界又要尽心于钻研精微之处 , 既要追求高大光明的境界又要把奉行不偏不倚作为修养 。这集中体现了儒家中庸之执两用中的基本含义 。
《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 是儒家经典之一 , 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 , 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