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墩|高铁与博物馆|空山③:向内坍塌

登源河汇入扬之水-临溪镇-小学与乡村的命运-回到登源河上游-渔川村-方德慧与张晓红-从渔川村去伏岭镇的路上
桥墩|高铁与博物馆|空山③:向内坍塌
文章图片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图
位于登源河下游河口地区的临溪镇 , 因为绩溪县流量最大的两条河流在此汇流 , 连通徽州和杭州的陆路也延伸到这里 , 无疑是詹姆斯·斯科特说的地处水陆要冲的"瓶颈" 。 但自从芜湖到屯溪的公路通车 , 临溪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平淡无奇的山间小镇 。
临溪镇的古码头已经不复存在 。 看地形 , 码头的位置应该就在扬之水的拦水坝下方 , 距离登源河口不远 。 扬之水上本来是船舶下碇的地方 , 现在建起了一座公路桥 , 三拱的桥面是钢筋水泥浇筑的 , 但桥墩仍然采用传统材料 , 是用本地产的巨大石块砌成的 。 桥墩迎水面呈船头状 。 当地新造的公路桥 , 包括距离扬之河桥不远、位于登源河口上游二十米左右的登源河桥 , 用的材料和工艺 , 都大同小异 。 从下方仰视 , 这些桥虽高 , 但仍显得相当敦实 , 给人一种它们相当古老的错觉 。 事实上 , 在临溪镇上游11公里处的绩溪老城西门 , 有一座叫来苏桥的两拱石桥 , 有将近1000年前的历史 , 但除了巨大的桥墩与纤细的桥面相比显得有些比例失当之外 , 这座北宋时期的石桥和临溪镇这两座修建于21世纪的公路桥 , 看上去差别并不是特别大 。
登源河汇入扬之水的地方 , 水流湍急 , 河道中布满碎石 , 在登源河口右侧堆积出了一块石滩 。 从一根口径半米左右的水泥涵管里 , 汩汩流出灰白色、粘稠的生活污水 。 虽然和眼前两条大河相比 , 水泥管里流出来的不过是涓涓细流 , 但污水中的清洁剂已经沉淀附着在石头上 , 散发出一种近似硫化物的呛人气味 。
7月初 , 安徽南部经历了一次强降水 , 在登源河与扬之水的河道两侧 , 还能看到山洪留下的痕迹 。 靠近河道的植被被激流冲刷 , 富有弹性的竹子被折弯在地 , 灌木上挂着数不清的塑料垃圾 。 桥墩迎水一面残留了许多未能冲走的树枝 , 标示出山洪过境时令人震惊的水位线 。
桥墩|高铁与博物馆|空山③:向内坍塌
文章图片

登源河和扬之水两条河靠近临溪镇的一侧都修建了步道 , 沿河安了花岗石桩 , 石桩之间用铁链相连 。 有一些石桩也被这次大水冲翻了 , 连同它们的底座一起 , 被激流抛进了豆绿色的河水里 。 两条绷得笔直的铁链伸进水里 , 构成了一个铁打的字母V 。
如今的临溪镇只有一条街道 , 两旁都是民居 , 而不是商铺 。 街道很长 , 但极窄 , 只能容一条电动三轮车驶过 。 正午时走过这条街道 , 看到的景象与瀛洲村非常相似:四下寂静无声 , 家家户户大门紧闭 。 从街道各处通往河边码头的石头台阶长满了滑腻的青苔 。 院墙高耸是古代徽派建筑的一个特征 , 这个特征仍然保留在今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 。 但院墙后的生活 , 和瀛洲之类人口不断流出的古老村镇没有什么分别 。 少数没有重建过的老房子 , 还保留着原来的砖木结构 , 大门周边的石门框仍然整齐 , 但木门已经变形 , 厚木板中裂开了一指宽的缝隙 , 木板墙也因为氧化、受潮、没有及时更换变得乌黑 。 透过和大门一样变形了的窗框 , 可以看到 , 建筑内部有一部分已经坍塌 。 人们不会再回到这些建筑中来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