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青藏高原,内陆高迥( 三 )



在这荒寒的高原之上 , 一座座万古晶莹的雪山 , 俯视着一条条河流向远方蜿蜒而去 , 还有天空下处于广阔的地平线上的所有一切 。 高原之上 , 这里的太阳和星星比任何地方的都要明亮……“谁与我同享暮色的金黄然后一起退入月亮宝石?”——只有色彩感与图像感如此鲜明强烈的诗句 , 才能被赋予青藏高原的天空 。 金黄的暮色 , 在缓缓地消逝 , 然而这消逝又被悄然接入月亮宝石 , 获得一种凝固的永恒 , 一种永不褪色的光泽 。 似乎因与无言的宇宙的某种相通 , 内陆的空旷恒大在空间上给人以一种无限的感觉 , 而它的沉寂与孤独在时间上 , 亦指向一种无限 。 诗句的“谁”的一问 , 显然有着“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的怆然 , 诗人感慨着无人同赏这神奇壮阔的时刻 , 一切又将归于内陆亘古的沉寂 。
面对辽阔高原时间和空间的无限 , 人类的一切欲望和努力都被压迫、被嘲弄 。 横亘于青藏高原南部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 , 使中国西南边界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板块形成极为巨大的海拔落差 , 形成一道无法越过遑论大规模北上的巨大屏障 。 公元前4世纪从希腊半岛东来的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年—前323年)的远征军止步了 , 公元7世纪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大军远征也无法越过大唐西境 , 这一切 , 都因为青藏高原犹如一道拱形垂天石盾坚不可摧 。 可以断定 ,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 青藏高原对中国安全的终极保护作用都是不会改变的 。 记得当年 , 游荡在这片雄峻伟岸的高原 , 我常常被那利刃般的寒风刮得肌肤绽开 , 脸皮皲裂 , 被严重的缺氧折磨得头晕、气急、心慌和呕吐 。 火车经过青海无人区的时候 , 我见过那些终年寸草不生的土地和石头 , 荒凉世界一如昌耀的诗中所写:“不见村庄 。 不见田垄 。 不见井垣 。 /远山粗陋如同防水布绷紧在巨型动物骨架 。 /沼泽散布如同鲜绿的蛙皮 。 ”在这里 , 美不过是刚刚能够承受的恐怖的开始;人之一生的最后落幕 , 不过是天葬台秃鹫的肉馅糌粑点心 。 纵观两千多年来的中国版图 , 伸缩变化最小的就是西南中印边境 , 究其因 , 非不为也 , 实不能也 , 对着这一重重连绵无尽的皑皑雪山 , 多少人望而兴叹 , 一切都因这拔地通天的内陆高迥吧?
以史为鉴 , 可知今日中印龙象之争 , 必沿故辙 , 既不能北上 , 亦不能南下 , 地理环境只能造就和平交往 。 人从来跳不出大自然的掌心 。 内陆高迥 , 青藏高原是一道无法逾越的自然“长城” 。 甚至 , 在诗人深远的幻觉中 , 这座神秘高原还在没有限度的浮升 , 凸起 , 不仅在坚定地逼近着天空的月亮宝石 , 更在向着一个无限的时间与空间 , 沉静而庄严地敞开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