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恐怖之处 张岱湖心亭看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翻译湖心亭看雪
朝代:明朝 作者: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 , 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 余拏一小舟 , 拥毳衣炉火 ,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 ,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 , 有两人铺毡对坐 ,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 , 是金陵人 , 客此 。及下船 ,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 更有痴似相公者 。”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 , 我住在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 , 湖中行人 , 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 , 我撑着一叶扁舟 , 穿着细毛皮衣 , 带着火炉 , 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 , 天和云和山和水 , 浑然一体 , 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 ,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 , 湖心亭的轮廓 , 和我的一叶小舟 , 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 , 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 , 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 , 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 。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我)问他们的姓氏 , 原来是金陵人 , 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 , 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 , 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 , 明王朝灭亡后所写 , 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

湖心亭看雪恐怖之处 张岱湖心亭看雪

文章插图
湖心亭看雪【课文品读】
《湖心亭看雪》一文的“痴”“奇”“美”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里的一篇精美小品文 。作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这篇文章中是这样开头的:有一种画轴 , 且细且长 , 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 , 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 , 惹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 , 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 , 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
这是一篇“奇”文 。
文章“奇”在看雪选“时奇” 。你看“大雪三日 , 湖中人鸟声俱绝” , 大雪后一片静寂 , 湖山封冻 , 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 , 寒噤得不敢作声 , 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此时 , 路上无行人 , 空中无飞鸟 , 作者却要“独往湖心亭看雪” 。更为奇的是看雪的时辰“是日更定” , 雪天看雪且在晚上八点后 , 真是奇上加奇!这奇时的选择正是作者与众不同之处 , 他的孤傲不俗 , 他的特立独行全在于此 。
文章奇在看雪同“行奇” 。“独往湖心亭看雪” , 我们从文中看到 , 小船中有两三个人 , 为何作者偏偏说是“独”行呢?何为“独”?独自、独特、特立独行 。作者有伴却言独 , 看来这独是指没有心灵的知己啊 , 就为下文湖心亭奇遇埋下伏笔 。作者遗世独立 , 潜心著书 , 沉迷于前尘往事的回忆之中 , 和身边的俗人难有心灵的契合 。
文章奇在看雪赏“奇景 。“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 , 一片弥漫 。“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 迭用三个“与”字 , 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作者先总写一句 , 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 , 从看雪来说 , 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