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 牡丹亭汤显祖

汤显祖《牡丹亭》全文我知道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
汤显祖 (明)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
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故事背景:
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着一位佳人,说同她有姻缘之份,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庄美丽,跟从师傅陈最良读书 。她由读《诗经?关雎》章而产生伤春的情绪,于是由丫环陪同,去后花园游赏 。
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 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 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花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
这个故事感人至深,汤显祖在本剧《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 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 牡丹亭汤显祖

文章插图
汤显祖的《牡丹亭》简介《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
创作背景
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 。
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 。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开始尝试以言情主题为核心开展戏曲创作 。
而汤显祖与好友之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的友情互动带给了他特别的感情体会,最终促使汤显祖走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之路 。
《牡丹亭》是谁的作品?《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作品 。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
《牡丹亭》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 。这一年他49岁 。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 。
【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 牡丹亭汤显祖】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 。《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