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翻译 山中问答( 三 )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 。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 。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 。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 。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 。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 。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 。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 。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 。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 。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 。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 。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译文及注释】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您能不能回来呢?
1、掩:关闭 。
2、柴扉:柴门 。
3、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
【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 。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