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冬奥公园《雪孩子》雕塑师刘洋:用雕塑连接世界

两个雪白的“孩子”亮相冬奥公园。浑圆的身体上顶着方方的脑壳,像是在嬉戏玩闹,又似是扶持前行。
这座名为《雪孩子》的雕塑落成时,北京刚刚入冬。为了能在清晨的阳光洒在“孩子们”身上时拍摄到一张满意的照片,2021年11月7日北京初雪那天,雕塑家刘洋起了个大早,顶着凛冽的寒风来到雕塑附近等待。
成为职业雕塑家的十余年里,刘洋走过34个国家,留下76个雕塑作品。于他而言,每一个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不能带在身边,只能记录在相册里。”久而久之,为“孩子们”拍照便成为了他的习惯。
2017年后,拥有“方脑壳”的“雪孩子”形象已经三次出现在刘洋的“生物与几何”系列雕塑作品之中。它们坐落在地球不同的经纬度,形态也各有差异,建在丹麦边陲小镇霍耶的“雪孩子”在伫立思考;安家贝加尔湖畔木雕公园的“雪孩子”在牵手攀登;留在东欧平原楚瓦什共和国的“雪孩子”在互相拥抱。
2020年7月,为了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冬奥组委会面向全球征集冬奥城市公园和场馆的公共雕塑作品。从得知消息的那天起,刘洋心里便有了一个愿望——“让‘雪孩子’回家”。
奥林匹克|冬奥公园《雪孩子》雕塑师刘洋:用雕塑连接世界
文章插图
2021年底,雕塑家刘洋的《雪孩子》成为第一个入驻北京冬奥公园的雕塑。作为职业雕塑家的刘洋,十余年间,走过34个国家,留下76件雕塑作品。图为刘洋和他的作品模型《拥抱的雪孩子》。受访者供图
给顽石赋予生命
“成为雕塑家”的种子在刘洋很小的时候便已埋下生根。
因为从小不擅与人交流,他总是一个人坐在姥姥家的炕头上摆弄着针线、布料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姥姥总夸他又乖又手巧,还特别耐得住性子。
而生长在哈尔滨的孩子,青春的字眼里总是绕不开“滑冰”“冰雕”,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刘洋度过的每一个冬季,都会有一段拿着扁铲做冰雕的记忆。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小动物造型,但也让刘洋体验到了雕刻的乐趣。
大学之后,刘洋却没有走上雕塑的道路。他摆过摊儿、做过蛋糕、登过三轮、搞过批发,还曾做过体育新闻采访人员、进入节目组当过编导。
直到进入不惑之年,一次偶然的出国机会,他接触到国际雕塑创作营,埋在心中的种子再次得到萌发。他辞去工作,转行成为一名职业雕塑家。
曾跟刘洋一起做节目的同事感到不可思议,那个一起做电视,一起走长征,一起聊电影,一起谈对艺术的憧憬和向往的刘洋,竟然已经走了那么远。“忽然有一天他和我说,他已经走了20多个国家,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完了30多个大雕塑,有些都是这些国家的景点了,让我随时都可以去那些地方看看。我感到很惊讶,原来一个人如果有志向,有定力,能做多么大的事。”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