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冬奥公园《雪孩子》雕塑师刘洋:用雕塑连接世界( 二 )


成为职业雕塑家后,刘洋对雕塑这个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他称自己是刀锋上行走的“刀客”。
因为每走到一个地方,与他交手的往往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顽石,他要做的是让它们变得柔软,变得有生命。在刘洋的行囊之中,藏着“刀客”的十八般兵器,有带尖的、带刺的、带棱的、带刃的等等。长此以往,他的双手也总是布满大大小小的伤痕,有次他的左手中指甚至被砸掉了整个指甲。
他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世界,有镜头记录的世界,有文字记录的世界,我的世界是用刀劈出来的,这个刀就是雕塑刀。”
奥林匹克|冬奥公园《雪孩子》雕塑师刘洋:用雕塑连接世界
文章插图
2021年11月7日清晨,《雪孩子》刚在冬奥公园落成不久,刘洋前去拍照留念。受访者供图
用雕塑连接世界
国际雕塑创作营成为这位“刀客”打开世界的门。
创作营,可以理解为一种模式,由政府出资,全球选拔雕塑艺术家在1至6周的时间里,在一个公共区域现场创作雕塑。材料以石头居多,此外还有木头、金属焊接、青铜和少量的装置。人数最少5人,最多一二百人,“北京就有过一次200人的国际雕塑创作营,当时就在北京雕塑公园。”
刘洋说,促使他转行成为雕塑家有两大原因,一个是他在参加创造营时接触到的一个理念,“别人旅行是去看风景,而雕塑家是去建造风景,”成为一个“为别人建造风景的人”会带给他莫大的成就感;除此之外,因为创作营在每个国家会选一个代表,随之升起一面这个国家的国旗,“以一己之力在几十个国家升起五星红旗,会不断累积心中的自豪感。”
2017年,刘洋在开罗参加的一次创作营让他对雕塑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次,埃及文化部部长对他们这些来自全世界的雕塑家说出这样一段话:“5000年前,我们的先人为埃及和全世界留下了金字塔,而现如今,我们这代人要给5000年后的人们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就要靠你们的努力了。”
刘洋说,“我那时才知道,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竟然有着如此深远的意义。”
自此以后,“用自己的努力,做出对得起当下、对得起未来的作品”成为刘洋对自己的职业要求,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刘洋也逐渐成长为在国际上最活跃的中国雕塑家。从事雕塑行业的十余年间,他没有成立过个人工作室,也没有招过助手,只身一人,左手雕塑刀,右手角磨机,背上行囊,走过34个国家,留下了76件雕塑作品。
在他做过的大型城市雕塑中,《高个子的小红和矮个子的小翠》挺立在以色列的加利利,诠释着以柔克刚之美;《河边的庄稼熟了》耸立在土耳其的德尼兹利,讲述着当地河流孕育出的文明;《蓝与白》矗立在阿根廷的罗尔丹,揭示出“化繁为简”、“大道至简”的力量;印度巴罗达的《高高在上》,彰显着“新起点,新高度”的昂扬精神。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