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畅|乐山大佛又成“大花脸” 已进行了8次修缮( 五 )


而针对地表水的治理,前期研究中提及,“若条件允许,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恢复‘大像阁’或采取其他遮护措施,当是避免大佛日晒雨淋的最好、最彻底的办法。”
这一讨论延续至今。詹长法认为这个建议可行。他反复提及,这并不是现代人想当然地要“加个盖子”,大像阁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
经考证,乐山大佛竣工后,身披彩色妆銮,为避免其遭受日晒雨淋,大佛外专门建有大像阁遮盖保护。到了南宋,大像阁已经修缮且更名,名为天宁阁。然而不知何年何因,阁楼终究被毁。《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中提到,大佛膝上平台尚存几处外圆内方的古建筑遗迹,乃立柱管脚榫卯眼。
陈成宗也赞同这一修复建议,不过他认为,公众的接受度也是一个问题。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心中的乐山大佛都是裸露在外,贸然加一个阁楼,人们能否接受?“我们以前总说要修旧如旧,可这旧是哪一种旧?”
治佛要治山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乐山大佛素来有这一美称。远远望去,凌云山峭壁爬满了绿植,把乐山大佛裹挟其间,大佛始终是凌云山的一部分。
1月8日,文保专家齐聚乐山,在四川文物局的组织下召开石窟保护座谈会,为“脸花鼻黑”的乐山大佛“把脉问诊”。会议期间,一行人专程勘查了现场。回想当时的情景,詹长法说,“要治理大佛,就应该治理凌云山的整体生态环境。”
“不能把长期工作变成抢救性工作”,詹长法指出,由于乐山大佛常年遭受日晒雨淋,需要持续开展文物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经过科学论证后,修缮维护好这座千年石窟。“根据自然规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久保存,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大佛留存得更久一点。”
汪畅|乐山大佛又成“大花脸” 已进行了8次修缮
文章插图

2022年1月15日,乐山大佛风景区,九曲栈道和乐山大佛的右脚一同被围墙拦住,围墙上贴着的告示牌显示,该项目名称为:乐山大佛九曲栈道区域危岩体抢险加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项目(一期)。新京报采访人员汪畅摄
詹长法介绍,在这次文物保护专家座谈会上,乐山市政府已郑重承诺,乐山大佛景区经营性收入将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文物保护。
采访人员从参与保护乐山大佛工作的核心人士处了解到,目前阶段仍需对乐山大佛的修缮工作进行科学论证,今年将展开对乐山大佛修缮工作的立项申报工作。
从专家表态看,乐山大佛真正的“大修”尚需时日。但在景区内,一个小型维修项目已经悄然开始。采访人员注意到,在大佛右侧,与建造乐山大佛同时开凿的九曲栈道崖壁脚手架已经全部搭设完成,覆盖上绿色的幕布。在脚手架的一旁,红色崖壁上分布着众多小型摩崖造像、窟龛,大多已经面目模糊,留下严重风化的痕迹。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