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长法|为乐山大佛“把脉”( 五 )


文章图片

2022年1月13日 , 从佛脚平台仰视乐山大佛 , 九曲栈道崖壁脚手架已经全部搭设完成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汪畅 摄
詹长法用“审慎”一词来解释原因 。 直到目前 , 大佛的排水渗水机制仍未弄清 , “比如水会流动在哪些部位的石头?地表水渗到大佛上面 , 它的水质纯度是怎么样的 , 我们都不清楚 。 ”陈成宗也认为 , 上世纪的治理建议 , 仅仅只是考虑的方案之一 , “其实我们只知道问题 , 但是没弄清楚本质 , 未知的事情还很多 , 比如说水的流向、水流速度 。 ”
而针对地表水的治理 , 前期研究中提及 , “若条件允许 , 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 恢复‘大像阁’或采取其他遮护措施 , 当是避免大佛日晒雨淋的最好、最彻底的办法 。 ”
这一讨论延续至今 。 詹长法认为这个建议可行 。 他反复提及 , 这并不是现代人想当然地要“加个盖子” , 大像阁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 。
经考证 , 乐山大佛竣工后 , 身披彩色妆銮 , 为避免其遭受日晒雨淋 , 大佛外专门建有大像阁遮盖保护 。 到了南宋 , 大像阁已经修缮且更名 , 名为天宁阁 。 然而不知何年何因 , 阁楼终究被毁 。 《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中提到 , 大佛膝上平台尚存几处外圆内方的古建筑遗迹 , 乃立柱管脚榫卯眼 。
陈成宗也赞同这一修复建议 , 不过他认为 , 公众的接受度也是一个问题 。 一个世纪以来 , 人们心中的乐山大佛都是裸露在外 , 贸然加一个阁楼 , 人们能否接受?“我们以前总说要修旧如旧 , 可这旧是哪一种旧?”
治佛要治山
“佛是一座山 , 山是一座佛 。 ”乐山大佛素来有这一美称 。 远远望去 , 凌云山峭壁爬满了绿植 , 把乐山大佛裹挟其间 , 大佛始终是凌云山的一部分 。
1月8日 , 文保专家齐聚乐山 , 在四川文物局的组织下召开石窟保护座谈会 , 为“脸花鼻黑”的乐山大佛“把脉问诊” 。 会议期间 , 一行人专程勘查了现场 。 回想当时的情景 , 詹长法说 , “要治理大佛 , 就应该治理凌云山的整体生态环境 。 ”
“不能把长期工作变成抢救性工作” , 詹长法指出 , 由于乐山大佛常年遭受日晒雨淋 , 需要持续开展文物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 经过科学论证后 , 修缮维护好这座千年石窟 。 “根据自然规律 ,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久保存 , 但我们要做的 , 就是让大佛留存得更久一点 。 ”
詹长法|为乐山大佛“把脉”
文章图片

2022年1月15日 , 乐山大佛风景区 , 九曲栈道和乐山大佛的右脚一同被围墙拦住 , 围墙上贴着的告示牌显示 , 该项目名称为:乐山大佛九曲栈道区域危岩体抢险加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项目(一期)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汪畅 摄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