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著作 怀特海( 四 )


教育就是教人们怎样掌握知识的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重要的是要注意避免形成
惰性思维:只是通过大脑接收知识,而不去应用、验证或与其他新事物有机融合起来 。也就是不动脑筋不作思考的学习 。
惰性思维的坏处是不能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所学的知识成为死的知识,形而上的知识,由此造成了身体与心智的对立,思想和行为的对立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高分低能,书呆子、眼高手低,说一套做一套的精致的利已主义,都是这种思维下的产品
智慧与知识:没能知识就不可能有智慧,而知识的吸收可能很容易,但却不一定拥有智慧 。知识不等于智慧 。智慧是对知识的掌控,能够把知识的理论灵活应用生活中艺术 。所谓知识的应用,就是把知识与生活事件联系起来,这关联着我们的感觉、知觉、希望、欲望和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 。
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违反了孩子的心智发展规律,为了考一个好分数,老师和家长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一遍一遍的反复练习,这些做法极大的摧残了青少年心性,呆滞了他们的思想,是促使形成惰性思维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教育机制下培养最多的不是过一群有知识的废人 。
教育中如何防范惰性思维的形成,让知识充满活力,答案是教育的知识要少而精 。要以最少的手段获取最丰富的信息,知识之间能形成各种可能的组合 。
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去深刻体会知识的力量、知识的迷人魅力、知识的基本条理 ,以及让学生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并让学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学生在学习掌握某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会逐渐领悟知识的结构,由此而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 。这种文化素养能让学生具备俯瞰全局的眼光,以及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思维 。在教育中我们所要实现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思维既能更具体,又能更为抽象 。
怀海特在最后提出了审美对于教育的意义 。他认为风格是教育素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有用的一部分 。风格是思想的最佳德性 。风格源自对事物本身的热爱和对风格本身的专注,只有足够专业才有风格的产生 。业余的画家和业余诗人是没有风格的 。
二、教育的节奏
怀特海认为人的心智发展是有周期的,根据人的心智发展,他把教育的节奏分为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阶段 。结合第三章自由和规训的关系,他认为在教育的初始阶段和终结阶段都应以自由为主 。在初始的浪漫阶段要自由的积累大量的感性的、直观的教育素材,形成一个广泛的联系 。因为教育在根本上就是要根据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所思所想来进行,如果面对空无一物的头脑,教育将无所作为 。
通过浪漫阶段的自由探索,学生会对知识的结构和体系产生好奇与兴趣,由此而进入学习的精确阶段,这一阶段仍然继续收集素材,但更主要是的对所掌握的素材进行认识和分析 。掌握知识的理论体系 。学习什么是对的方法,什么是错的方法,还要学习精确的真理 。这一阶段的学习方法主要以规训为主,也就是不断的练习,同时也辅以适当的自由 。
当学生完全掌握了所学知识的理论体系后,就进入了教育发展中的最后一个阶段,综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而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应该是以自由为主,即通过一定的想象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具体的事实 。
在教育过程中,这三个周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三个周期自始至终普遍存在,且相互关系,不可割裂,会交替居于主导地位 。
具体的阶段:0-8岁是智力发展的幼儿期,完成获得感知到语言学习,这一过程受到的干扰较少,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学习,因为完美无缺 。
8-12岁是青春期的浪漫,这是人类最重要的浪漫阶段,一个人的品性在此期间基本固化 。一个人的青春期如何度过,胸怀什么样的抱负,拥有什么样的梦想,将会决定这个年轻人后面一生的道路 。熟练运用母语,观察事物,安排事情 。
12—15 是一个语言的精确学习阶段,科学的浪漫阶段 。
15-16是语言的综合阶段和科学的精确阶段 。
大学阶段就是一个智力发展周期的综合阶段 。大学阶段是一个给知识赋予力量的时期 。
透过细枝末节来学习基本原理,形成内化的习惯的思维,以恰 当的思维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将知识转化为力量,把孩子培育成人 。
在大学阶段的最关键词是想象 。通过想象将发现的规律检验用于具体的实践中,运用于新的领域,创造新的世界 。想象的方向则是新,一是知识的更新叠代,二是知识应用的与时俱进 。没有知识,只有想象力是傻瓜,没有想象力,只有知识,那是学究 。大学的功用是把想象力与经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