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著作 怀特海( 三 )


所以一些项目式课程,让学生从“死的知识”中走出来,去探究,去发现,去分享,去创造,正是基于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以及把握复杂情境的能力 。
今天看了几个学校的品质课程,每个学校的育人目标都有所侧重,有一所学校是“立体树人,五育融合”,里面围绕目标说了一些策略方法 。学校的总课程,基本都是想要大而全,但最终指向的或许并不是想要的目标 。作者说:教育的过程像生活的过程一样必须致力于这一激发,而不去强加一种预定的和没有意义的模式 。可是,我们却有很多的”预定“ 。
这样思考的话,又回到“教育韵律”的三个阶段:渲染、精确和概括化 。这,应该成为我们在课程设计时的重点,也是教师成长的重点 。昨日在授课中,马老师说目前的通病在精确期较长,而在浪漫期和综合期较短 。和我们每日的教学对应来看,的确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新问题抛给学生,还没有等学生足够的玩味,老师们便迫不及待进入精确期的教学,在综合期停留也较短,所以效果也就自然不会很好 。
”教育实质上是激发心灵之酶的秩序井然的背景“,所以,那些机械的,以测试背诵死的知识为主的评价,可以基本退出我们的教学 。
1912年怀特海率先提出了什么的主张1912年英国教育学家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论 。综合课程论又叫广域课程论 。它与分科课程论不同,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主张打乱学科界限,按照知识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内在联系组织教材,形成不以学科命名的课程 。
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怀特海)怀特海(1861—1947年)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他创立了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 。《教育的目的》则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
全书一共六个章节,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节奏》、《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大学及其作用》,涵盖了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 。
教育的目的背景
1837—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执政,英国的黄金时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在生产及贸易方面跃居世界首位,到处推行炮舰政策,夺取海上霸权,侵占殖民地,搜刮别国财富 。大英帝国称霸世界,在海外统治的地域遍及欧、亚、非、美、澳各洲,号称“日不落帝国” 。这里列的《英国大事年表》大多为科学发明 。正是这些科学发明的应用使大英帝国称霸世界 。
在这样的的背景下,由于工业文明的影响,物质主义,机械主义的影响,使英国的教育出现种种僵化的弊端,对应试教育的片面追求,教育过程的僵化,对个性和自由的扼杀等等问题,怀特海对此在他一系列有关教育的论文中予以了批评 。这些情况与我们当下的国情非常类似,甚至于有过之而不及,因此,在今天读来也还是有为我们所借鉴的积极意义 。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 。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 。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 。”“只要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设想为获得机械的智能或仅仅在于系统陈述实用的真理,就不可能有进步 。”
怀特海说:让人感到悲哀的莫过于理想的消逝 。回望过去,我 们的先贤在学校里倾心传递智慧,再看现在,我们在大学里的目的变得如此卑微,仅仅是教授一些知识,从过去的神对人类智慧降低到现今的若干学科知识,这标志着教育的失败 。
一、教育的目的: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促成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是要培养既有文化修养,又在某个具体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 。专业知识奠定个人发展的基础,文化修养是旨在引领学生达到哲学思维的深度和艺术境界的高度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