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著作 怀特海( 二 )


他继续说:“成功的教师有一个秘诀:他在自己的脑子里清楚地确定了学生必须以精确的方式掌握的东西 。因此,他不勉强让学生熟记许多次要的不相关的知识而烦恼 。”
嗯,做不好人师,做好经师也是可以的 。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
“想象力”“生命热情”,多美好词汇,它提醒了——人 。
有时候,人生走得太累,太曲折,把自己放入大学文化中去,浸润一下,重放光彩 。
这个大学,不一定要是实体的,它更多指向一种学习文化,精神追求 。
“青年人富于想象力,如果通过训练来加强这种想象力,那么这种富于想象的活力便很可能保持终生 。
人类的悲剧在于,那些富有想象力的人缺少经验,而那些有经验的人则想象力贫乏 。愚人没有知识却凭想象办事;书呆子缺乏想象力但凭知识行事 。
而大学的任务就是将想象力和经验融为一体 。”
哪怕在“人均大学”这样一种学历内卷的环境下,读大学还是值得的 。对社会而言,劳动力优化 。对个人而言,拥有了智慧 。
“贬值”的学历,只适合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
风物长宜放眼量 。
题外话:走通与走死
本来想单独写文章絮叨一下这件事的,奈何不愿再多动脑力了,就简单于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
大家都在赞扬女孩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怕,我不敢苟同 。
你看,这个女孩目前才26岁,十年积蓄,意味着她16岁就出来打工了 。16岁,正当上学年龄,可能初中毕业(当年还不“控辍保学”) 。
10年,28万,首付 。这是她人生当中的第一套房,按20%的首付比例,整个房子140万,女孩打零工,没有公积金 。应该走的是商贷,按最高还款年限30年算,光利息支付可能就有百来万了 。
按女孩现在的挣钱能力,她这一辈子就要绑在这套房子上,一生压力与拮据 。
实在不划算 。
其实女孩还年轻,完全可以换个方式 。把积蓄用来投资自己,先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可以是学历上的,也可以是技能上的,这两者但获其一都可让其人生容易一点 。
这路,她走死了 。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逛贴吧在评论区看到的 。
当时那个帖子不知道讲什么了,吧友回复转引如下:
你看,人家没在一条路上死磕,国内不行转战国外,顺风顺水 。
这个姑娘,会走活路 。
通过这两件事,我想说的是,人生眼界很重要,转换思维很重要 。
17认识怀特海(05)(第六章P211)关于“荣誉学位考试”,在数学部分,荣誉学位考试的核心是速度和精确:迅速地而不加反思地解决极端人为的问题的能力 。怀特海说这些考试使英国数学发展至少落后了一百年 。
早在怀特海作为剑桥指导教师开始,他便反对将这种“考试知识”称为数学或视其为教育的标记 。他说它带来的只是“死的观点”和“好奇心、判断力、把握复杂情境的能力”的毁灭 。这种学习带来的只是将数学仅仅视为“机械性学科” 。
怀特海相信技术效率自身只能导向平庸和乏味 。一个人可以“理解所有关于太阳的知识,所有关于空气的知识和所有关于地球旋转的知识”但却“看不到日落的光辉” 。
【思考】
这三段话,应该是怀特海对“知识旁观主义理论”的反馈,也是当今被诟病最多的教育现状:其实,我们现在大多数的考试考的的确是“死的观点”,或者说是有标准答案的观点 。这样学习评价,必将让学生走向僵化 。
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呢?肯定是对事物的好奇心,有一定的判断力,有把握复杂情境的能力 。可这三项,用现在的考试内容注定是不能甄别出这些能力,相反,可能会让抹灭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
比如现在的语文阅读题,如果我来做的话,那成绩一定是很糟糕的 。因为要回答一个语文的简单题,必须按照几个步骤的套路来,少了一个就扣相应的分 。听一个语文老师讲过这类题的套路,甚是复杂 。这样的阅读理解,哪里是理解呢,训练的是学生机械的反应 。
如果一个人可以“理解所有关于太阳的知识,所有关于空气的知识和所有关于地球旋转的知识”但却“看不到日落的光辉”,这应该是教育的悲哀吧 。高分低能,育分不育人的情况在当下还是主流状态,因为现行的教育评价是如此 。
可是,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就算是这样的背景体质下,还是能够“营造局部的春天” 。我们的课程设计也需要有“营造局部的春天”的定位,看见人的成长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