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千年大运河 文化永流传( 四 )


为了更好保护利用大运河北京段 , 北京出台并实施《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等专项规划 。 通州区发布了《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和《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 , 规划从文化、生态、旅游、开放等4个层面 , 提出打造凝聚悠久历史、荟萃古今文明的“历史文脉” 。
大运河北京段是北京市第七处世界文化遗产 , 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 。 据介绍 , 仅通州区就拥有与大运河有关的不可移动文物236处 。 保护利用好大运河 , 形成统筹协调机制是关键 。 为此 , 北京加强沿线文化资源整合 , 推进央属、市属资源协同 , 强化京津冀三地对接 , 共同探索大运河文化协同保护、开发、管理的有效模式 。 同时 , 北京通过召开协同发展研讨会、联席会、网信推进会、展览会等形式 , 推进省际协同 ,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
在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方面 , 北京探索生态系统与文化遗产互促保护模式 , 打造以考古为特色、学者与公众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场所 , 既对遗址实施更为有效的整体保护 , 又为观众提供具有文化主题、生态良好的特色景观空间 。 北京对白浮泉、万寿寺、延庆寺、积水潭、什刹海、通惠河等地的重要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 , 同时整合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核心景点 , 辐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路县故城等沿线文旅资源 。
让运河文化活起来 , 还要促进非遗活化利用 。 随着大运河保护利用走向深入 , 传统民居、寺庙、祠堂、商铺、作坊等得到保护 , 面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运河船工号子、运河龙灯、大风车、骨雕、传统美食和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渐渐活化 。 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在大运河中寻找灵感 , 北京民族乐团创作的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就是以音乐语言来讲述运河故事 。
如今 , 大运河北京段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 北京成立了大运河文化研究会 , 以构筑中国大运河文化研究体系为理念 , 搭建了大运河文化研究人才智库平台 。 北京还将举办大运河文化节 , 推进大运河沿线标识系统建设 , 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标志性文化品牌 。 通州区委书记赵磊说 , 未来还要进一步坚持“城河共荣”“景河共生” , 实现水与岸、河道与建筑、功能设施与文化景观的各美其美、交相辉映 。 希望进一步用好用活大运河这个蓄积千年文化势能的“超级IP” , 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 , 并将运河发展与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起来 。
版式设计:张丹峰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