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超|泾县桃花潭万村的扶风会馆

翟光逵
第662期
泾县桃花潭万村的扶风会馆位于泾县桃花潭西岸 , 东园古渡下游 , 万村村的尽头 , 其后院墙紧邻月形山下来的一条溪水、汇入青弋江的出口处 。
从东园古渡下船 , 朝下游方向顺河沿路向太平新丰的大路走 , 穿过一段槐柳成荫的高坎下的卵石路 , 中途再踏石级而上 , 转九十度即来到一门楼前 , 门上有“桃潭水碧 , 槐里风清”的门联 。 进门楼后即为会馆前的坦 , 再向右转九十度 , 即进会馆大门 。 会馆的门头上有蓝色“扶风会馆”四个正楷字体的砖雕门额 。 会馆是三开间、三进两个天井 , 外加一个小广场、一个小院门和一个内院的小建筑群 。
据万氏孝义堂民国廿年碑记载:“会馆建于隋开皇年间” , 为万巨的宅第 , 其后人最先作为供奉万巨的香火堂使用 。 万巨的香火堂原先是泾县桃花潭万氏家族祭祖、议事的场所 , 也是迎接贵宾的馆舍 , 后来由于“联情谊 , 集众志以谋利益”(《重修扶风会馆碑文记》)的需要演变成了会馆 。 解放前至文革前 , 一直作为万村小学的校址 。 今会馆在 , 而门楼废 。
司马超|泾县桃花潭万村的扶风会馆
文章图片
扶风会馆环境及位置图
1997年国家文物局罗哲文等专家组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主任汤锦程先生的力促下、应邀来泾县桃花潭考察 。 因为村民在打扫扶风会馆时 , 在墙壁中发现了秦汉以来各朝代的古钱币 , 并在天井内挖掘出一块大青砖 , 上面刻有“文德戍申年工匝陈玄人户造”的字样(此砖当时送县文化局保管) 。 专家组考证后确认:“此砖确是唐僖宗李儇时代制造 , 以此可以证明扶风会馆是唐代建造、后经历代维修 , 因此它是唐代建筑的遗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 从该砖的质量上看 , 唐代桃花潭地区的古建技艺也相当的精美 。 ”
扶风会馆从始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 明洪武8年的滔天洪水冲毁了桃花潭两岸的翟、万二村 。 直到明崇祯举人万应隆等人组成“南社” , “扶风会馆”成为南社会员聚会活动的场所 , 再次名震东南 。 清咸丰年间 , 因太平天国运动 , 扶风会馆再度损毁 。 直到抗战期间 , 在外地工作的人员为了躲避战乱 , 万村街头古镇再度繁荣 , 有“小上海”之称 , 商界也捐资重新修建了扶风会馆 , 并将会馆改为“万村小学” 。 扶风会馆的经历 , 包含着自隋唐以来桃花潭地区的社会历史、科学技术以及文化艺术多方面的历史信息 , 十分珍稀、非常可贵 。 因此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主任汤锦程先生认为泾县桃花潭万村的“扶风会馆”是“中国会馆的鼻祖” , 得到了其它专家的认同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