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泾县桃花潭镇的文物古迹(下)

查从俭
第1074期
怀 仙 阁
怀仙阁是1987年泾县人民政府复建的 , 位于桃花潭西岸由天然书板石造就的垒玉墩上 。 垒玉墩悬崖下就是清冷镜洁的桃潭碧水 , 怀仙阁隔桃花潭与踏歌岸阁遥相呼应 , 二者互为对景 。 其前身是明末翟廉揆在墩上建了个石林山房 , 为助文心 , 又在墩最高处筑小亭 , 并据李白“石壁望松寥 , 宛然在碧霄 。 安得五彩虹 , 驾天作长桥 。 仙人如爱我 , 举手来相招”的诗意取亭名“碧霄” , 后改名“怀仙阁” 。 因该诗作于何处是有争议的 , 所以没有《赠汪伦》声名远扬 , 实际上该诗更充分的展现了青莲的浪漫与豪放 。
大理|泾县桃花潭镇的文物古迹(下)
文章图片
龙虎碑
其实昔日泾县也产大理石 , 最好的产在中村 , 清乾隆《泾县志》记载该石叫云纹石 , 极为细腻洁白 , 志称可与云南大理石媲美 。 而鏋孙公祠的大理石其白度并不高 , 颜色呈灰色 , 应产于老滩壁山、凤凰山一带 。 在查济最宏伟的民居爱日堂大门前墙上也镶有同样的大理石 , 也相传产自云南 。 其自然纹理优美 , 据说是“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的画意 。 厚岸王氏宗祠有几十根石柱 , 其中进门最显著的石柱上就有龙虎图案 , 且是立体盘着的 , 非常有气势 。 但它们都是产自老滩壁山、濂溪凤凰山一带 , 这也符合昔日建筑就地取材的原则 。
鞑 子 楼
【大理|泾县桃花潭镇的文物古迹(下)】 鞑子楼位于冬青树巷1号 , 现已圮 。 当地人传说建于元代 , 我县的文物专家认为建于明早期 。 该建筑一进5间 , 座北朝南 , 建筑面积214平米 。 主要有以下有异于其它建筑的特征:堂厅覆盆式青石柱础 , 柱与础之间有约8公分厚的圆形木櫍;两边板壁由20块棋盘式木板组成 , 毎块2根穿带;枋与月梁间有竹编板壁 , 外抹黄泥和石灰;月梁上有丁头拱承托檩条;屏风后上部有小阁楼 , 当地人传说“鞑子”居住 , 登楼后即收起木梯 。
大理|泾县桃花潭镇的文物古迹(下)
文章图片
鞑子楼外景
实际上该建筑是遵从《宋营法式》来建筑的 。 《宋营法式》原名《营造法式》 , 为北宋李诚所著 。 李城是北宋晚期负责主持工程建筑的官员 , 他集中了历代建筑工匠的经验和智慧 , 前后用了约三十年的时间 , 完成了这部建筑学巨著 。 南宋、元、明都是遵从此法则进行营建 , 故该建筑并不能简单地从其几点建筑特征来进行断代 。 据明嘉靖《水东翟氏宗谱》记载 , 元末明初水东地区主要是大姓世仆居住地 , 而统治者居住在此也是存疑的 。 按着当地人的传说 , 水道是洪武八年改道水西的 , 那元朝此地可能还是河流呢 。 另外作为建筑材料的砖虽然很早就发明并运用了 , 但南方还是保持夯土墙为主 , 元末是否已经大量用来砌墙 , 特别是在民居方面还是值得认真考量的 。 在专家的论著中一般认为南方砖墙在民居中广泛应用是在明早期 , 这也是极为封闭的徽州地区也没有发现元代建筑的主要原因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