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最灵的风景,不在外滩( 三 )


和市中心摩登大楼和古典建筑鳞次栉比的景象不同 , 市区东北边的杨浦区又是另一种风景 。
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 ,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第一座煤气厂、第一座火力发电厂 , 都诞生在这里 。 工业蓬勃发展 , 也让杨树浦从最初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流 , 演变成著名的工业区 , 最终成为这片区域的代名词 。
而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 , 电车更是这里的常客 。 早在1908年 , 上海的有轨电车线路沿着黄浦江畔形似“曲鳝”的电车轨道 , 从外滩开进杨树浦路 , 和坐落在这片工业区里的各类工厂一起 , 成为“上海工业第一街”的组成部分 。

△停在上海博览中心的71号辫子车
新中国成立后 , 上海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 各式各样的工人新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杨浦 。 再到后来 , 有轨电车由于速度慢、噪音大、故障率高 , 逐渐淡出上海人的日常生活 , 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 取而代之的便是搭着“辫子”的无轨电车 。
但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在马路上 , 电车的存在创建了一种新的都市文化;或者说 , 电车就是构成上海这座城市灵魂的一部分 。

△老上海和电车
1914年11月15日 , 上海公共租界里出现了一辆奇特的汽车——之所以是奇特 , 是因为这辆汽车的上方顶着一根杆子 , 在马路上显得鹤立鸡群 。 这辆沿福建中路行驶 , 往返东新桥和老闸桥的无轨电车 , 全程只有短短的1127米 , 中途仅设置一对站点 。
在汽车仍是新鲜玩意儿的年代 , 无轨电车顶着“辫子”出现在马路上 , 没有人不对它感到十分好奇 。 当时的上海《时报》这样记录通车现场的画面:“人们感到好奇 , 道傍伫立而观者 , 殊为拥挤 。 ”更有报章称无轨电车“创自上海 , 环球各国未之先有” , 为“(电车)发明史上的重大改良” 。
当时公共租界已经有12条有轨电车线路 , 覆盖租界范围内的几乎每个角落;相比之下 , 无轨电车只行驶在福建路上 , 仅仅充当辅助作用 。 尽管如此 , 这条“辅助电车”不断延伸、调整 , 但从未被取消过 , 不仅跨过吴淞江到达虹口、到达杨树浦 , 成为这座城市的骨干线路 , 同时还获得了正式的编码——14 , 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

△资历最老的14路无轨电车 , 是上海第一 , 也是亚洲第一
2019年夏天 , 我第一次来上海 , 坐的第一趟无轨电车就是14路 。 从同济大学旁的江浦路中山东二路出发 , 电车在一座座工人新村之间缓缓穿过 , 再转到宽敞的四平路 , 之后一路向南朝着苏州河而去 。
坐在车上 , 一幢幢老建筑和新建筑交替出现 , 车窗外苏州河边的风貌变化让人应接不暇——从上海总商会到邮电大楼 , 那就是一部上海的百年历史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