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翻译 似此星辰非昨夜

似此星辰非昨夜 , 为谁风露立中宵 。的全诗以及翻译与赏析 。黄景仁《绮怀》几回花下坐吹箫 , 
银汉红墙入望遥 。
似此星辰非昨夜 , 
为谁风露立中宵 。
缠绵思尽抽残茧 , 
宛转心伤剥后蕉 。
三五年时三五月 , 
可怜杯酒不曾消 。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 , 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正因如此 , 在《绮怀》之中 , 也笼罩着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 , 锦书难托”的感伤 。
“几回花下坐吹箫 , 银汉红墙入望遥” , 明月相伴 , 花下吹箫 , 这种充满了一种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浪漫情调 , 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开始 , 在诗人的眼中 , 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 , 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 这种距离 , 泰戈尔笔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不是生与死 , 而是明明心中相爱 , 却不能在一起”的绝望 。
“似此星辰非昨夜 , 为谁风露立中宵” , 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 , 是的 , 今夜已非昨夜 , 昨夜的星辰 , 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 , 而今夜的星辰 , 却只有陪伴自己这个伤心之人 。诗人是清醒的 , 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 , 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 , 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诗中 , 所有的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 , 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即思念的姿势 。试想 , 诗人独立中庭 , 久久望月 , 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己的衣裳 , 打湿了自己的心灵 。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 , 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 。
王国维说:“欲达解脱之域者 , 固不可不尝人世之忧患 , 然所贵乎忧患者 , 以其为解脱之手段 , 故非重忧患自身之价值也 。今使人日日居忧患言忧患 , 而无希求解脱之勇气 , 则天国与地狱彼两失之 , 其所领之境界 , 除阴云蔽天沮洳弥望外 , 固无所获焉 。”王国维所说的正是这种“一步一步 , 走进没有光的所在”的绝望心态 。
“缠绵思尽抽残茧 , 宛转心伤剥后蕉” 。正能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 , 也和他的另一首诗《秋夕》中“心如莲子常含苦 , 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芳颓化 , 此生无分了相思”有异曲同工之处 。春蚕吐丝 , 将自己重重包裹 , 正如诗人自己 , 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 , 这也正是“无情不似多情苦 ,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 , 只有相思无尽处” 。春蚕吐丝尽头是茧 , 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 , 是死 , 而死 , 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而黄景仁诗中的“芭蕉”也正有“芭蕉不展丁香结 , 同向春风各自愁”之意 。
“三五年时三五月 , 可怜杯酒不曾消” , 这句诗同首联呼应 , 三五年时三五之月 , 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 , 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自斟自饮了 , 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 。因为 , 诗人无法不想念 , 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 。“可怜杯酒不曾消” , 表面说的是消不尽的酒意 , 其实说的是一种无法摆脱的伤感 , 这种无法消解酒意的“醉”是“醉”并非在往昔的回忆中而醉 , 而是一种“醉”在孤独的现实中的一种苦痛 。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意思“似此星辰非昨夜 , 为谁风露立中宵”意思是: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 , 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出自清代黄景仁的《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
原文:
几回花下坐吹箫 , 银汉红墙入望遥 。
似此星辰非昨夜 , 为谁风露立中宵 。
缠绵思尽抽残茧 , 宛转心伤剥后蕉 。
三五年时三五月 , 可怜杯酒不曾消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