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路|南京:让老建筑老街区“活”出新意( 三 )


大校场机场瞭望塔将建成一个文化空间 。 瞭望塔产权单位南京威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齐奔说 , 胜出方案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建筑原有风貌 , 规划的功能定位与整个片区规划相吻合 。
新华日报采访人员感到 , 全球征集这样的“高调”举动 , 透出政府部门明显用意 , 即高起点、高质量推动历史建筑保护 。 两个优胜方案的落地情况如何?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处处长王昭昭坦陈 , “历史建筑保护只能慢慢来 , 打好基础才会走得更久远 。 ”
冒丹告诉新华日报采访人员 , “十一片区”约10个院子 , 活化过程用了3年 , 实施修复前的最后一次现场调研 , 20余人用了两个月 , “摸清建筑现状 , 才能做到应保尽保 。 ”在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 , 周琦教授团队做了历时9个月的实地调研 , 对区域内每栋房子、每个街区 , 甚至每棵树都了如指掌 。
以用促保 , 让建筑“活”起来
1月6日中午 , 颐和路街区“十一片区” , 艺术中心、婚纱店、咖啡店已开门“迎客” 。 正在拍照的摄影爱好者陈康对新华日报采访人员表示:“终于可以走进这些民国建筑 , 不用隔着围墙拍照片了 。 ”
早在1985年前后 ,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开始负责编制“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环境整治规划” 。 冒丹说 , 保护理念在渐进式更新 , 到了2016年已经由原来的“保下来”明确转变为现在的“活起来” , 强调活化使用 。
怎么利用 , 颇有讲究 。 王昭昭认为 , 保留原有功能将最小程度改动建筑 。 颐和路街区诞生之初就以居住功能为主 , 因此规划确定的开放空间限制在40%以内 。 “十一片区”引入人流量不太大的商业业态 , 是基于对建筑瞬时空间承载量等因素的测算 , 如此才能够达到最小干预目标 , 最低程度改变房屋结构 。
她分析 , 南京22个历史风貌区之一的小西湖片区 , 因历史建筑年代较浅 , 房屋多为民间自建 , 可以用“保护+文化+商业”的模式 , 可以将片区打造成“网红” , 但这种做法无法复刻到其他历史街区 。
在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 , 津浦路南边曾是浦口火车站 , 北边有轮渡 , 当地曾是城市中心 。 启动区目前正围绕文博展示、创意书店、特色民宿等规划业态进行招商 , 希望充分彰显片区的建筑文化、长江文化、文学影视等价值 。 “浦口火车站拥有丰厚历史资源 , 值得更好地保护和活化使用 , 理应成为带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地标 。 ”周琦说 。
2021年12月 ,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通知》 , 其中提到“坚持以用促保 , 加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 具体的要求包括:加固修缮保护体现历史建筑核心价值的外观风貌、典型构件 , 消除安全隐患 , 有条件的可依法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规划资源、建委、房产、文旅等部门 , 坚持以用促保 , 研究制定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规划、土地支持政策等 , 集中打造培育一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成果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