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读后感300字 孔乙己读后感( 十 )


封建社会通过八股取士 。读书人为了通过科举 , 他们费尽心血 , 但所研究 , 所掌握的都是些毫无用处的、酸腐的东西 , 他们还如获至宝 。诸如茴香豆“茴”的四种写法 。晚清社会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常冷漠 。社会各阶层的人们 , 都自私麻木 , 孔乙己这样一个被科举制度所摧残的知识分子 , 境遇是如此悲惨 , 不但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 , 相反 , 被众人所挖苦嘲笑 。
《孔乙己》这部短篇小说 , 写成于1919年三月份 , 离著名的五四运动仅有两个月之差 , 当时中国孕育着巨大的社会变革 , 作为新文化运动先行者的鲁迅先生 , 他的这篇文章振聋发聩 , 敲响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丧钟 , 用之锋利的笔刃刺下了致命的一击!
孔乙己读后感3
当我读完《孔乙己》这篇小说时 , 深深地感到鲁迅先生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 。小说的每字每句看似简单 , 可这都是鲁迅先生字斟句酌的成果 , 细读起来 , 可谓内含之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
首先从《孔乙己》这题目说起 , 孔乙己是小说主人公的绰号 , 他做为“满口之乎者也 , 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名称 , 这是对这一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 , 以这一绰号为题 , 无疑是给作品定下讽刺性的基调 , 还具有鲜明地反孔色彩 。其次就落实到文章的每个段落 , 甚至每个词 , 都是无可挑剔的 。小说开头介绍店的格局 , 是想经过它深一层的为下文穷人与富人的区别埋下伏笔 。至于孔乙己第一次到店里掏钱时“排出九文大钱”中“排”这慢吞吞的动作 , 既掩饰了他内心的不安 , 也表示他对几文钱的珍惜 , 认真清点数目 , 等等 。词句的精湛无疑把文章中心资料更形象地表现出来 。
《孔乙己》篇幅不到3000字的小说 , 极其深刻的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杯具和整个心态 , 让我们分明看到了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串长长的足迹 , 那么在社会芸芸众生中 , 人们为什么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 , 没有帮忙 , 相反仅有哄笑取乐呢?孔乙己是一个艺术形象 , 而他的艺术形象体此刻店里那麻木不仁的哄笑声中 。由此揭示了孔乙己的一生活着无人关心 , 死后无人过问的悲惨命运 。他 , 世界一个匆匆过客 , 匆匆地来了 , 又匆匆地走了 , 留下的只是人们对他的嘲笑 。
由此不由想起了自我身边的生活 , 路见不平 , 拔刀相助 , 已不再是什么亮丽的风景线 , 更象是人们生活中义不容辞的职责;奉献爱心 , 盛意款款 , 已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尊敬老人与互相友爱 , 应是每个人的高尚情操的表现 , 这样的社会环境与那时相比 , 真有天壤之别啊!不管怎样 , 社会在发展 , 人类在提高 , 让我们理解以前的教训 , 应对明天的光阴 , 携手走进二十一世纪!
孔乙己读后感4
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社会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当代人们处于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一外貌描写 , 既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 , 又预示了一场悲剧的即将开演 。通过肖像描写 , 我看出了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脸色 ,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和“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写出了一个经常挨打的书生模样 , 再与他断腿时的肖像对比 , 两者相逢 , 简直天衣无缝 , 更显出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从“穿的虽然是长衫 , 可是又脏又破 ,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 也没有洗 。”显示出孔乙己是一个很懒惰自己不愿意洗 , 但又死爱面子的人 , 又说明了孔乙己穷但又唯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份的特点 。
通过一些半懂半不懂的语言 , 如:“之乎者也”等来掩饰自己的缺点 , 反映了他受封建教育的毒害之深 。又通过孔乙己教“我”写字 , 又分茴香豆给孩子们 , 一人一颗 , 这一点充分表现了他的心地善良 。鲁迅先生用极为简省的笔墨和详细的生活细节 , 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 , 生活穷困潦倒 , 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