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云南治湖:到底是卡在钱上,还是人上?( 二 )


【通海县|云南治湖:到底是卡在钱上,还是人上?】上世纪80年代 , 通海县“围湖造田”种植蔬菜 , 导致杞麓湖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二 。 目前杞麓湖湖岸线全长约42公里 , 平均水深4米 , 水域面积为37.26平方公里 , 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面积的3.5% 。
过去几十年间 , 杞麓湖进行大规模开发 , 蔬菜种植成为通海县第一支柱产业 , 所种蔬菜销往中国130多个城市以及东南亚、中东地区 。 2021年人口普查显示 , 通海县人口为28.99万人 。 据《玉溪日报》披露 , 2020年 , 通海县人均生产总值8582美元 , 农业总产值达24.3亿元 , 即便受新冠疫情影响 , 其农产品出口额仍达13.3亿美元 。
2016年 , 中央环保督察组进行第一轮督察后指出 , 杞麓湖蔬菜种植面积居高不下 , 面源污染问题突出;2018年 , 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 , 再次指出因农业面源污染杞麓湖长期水质为劣V类 。 一份由玉溪“湖泊革命”指挥部汇编的《“三湖”保护治理基本情况》显示 , 杞麓湖存在的问题是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 , 化学需氧量、总氮两个主要污染因子过高 , 主要来源于农田化肥、人畜禽粪便等 。
关于这些问题的整改 , 据云南省政府网站“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云南在行动”专栏于2019年8月披露 , 到2020年末 , 杞麓湖水质需稳定达到Ⅴ类 , 力争达到Ⅳ类 。
为了按时完成目标 , 据2021年5月云南省纪委发布的纪录片《杞麓湖的呐喊》 , 玉溪市副市长贺彬指导通海县用柔性围隔圈住杞麓湖中央的国控水质监测点 , 建设6座水质提升站和多条引水管道直达柔性围隔 , 向围隔内灌注清水 , 这些措施的建设资金 , 花费约5亿元 。
贺彬等人布置这些干扰措施实施后 , 2020年第四季度 , 杞麓湖湖心国控水质监测点位COD平均浓度 , 由三季度52毫克/升降至40.3毫克/升 , 造成水质改善假象 。
贺彬在纪录片《杞麓湖的呐喊》中回忆:“我跟通海县说 , 你们知道你们的敌人是什么吗?敌人都找不到 , 你怎么打仗?你们现在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国考点的水质降下来 , 直接就跟他们说 , 你们要建围隔 。 ”
如此大费周折 , 中央环保督察组并没有被“糊弄”住 。 2021年5月17日 , 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 , 通海县没有调整主要污染源蔬菜种植 , 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不降反升;通海县“十三五”期间投资7.3亿元建设用于收集农田尾水的环湖截污工程与杞麓湖相连 , 一下雨就会开闸将污水排入杞麓湖 , 旱季“藏污纳垢” , 雨季“零存整取”;从杞麓湖多处取水检测均显示为劣Ⅴ类 , 通海县为按时完成水质改善指标 , 弄虚作假建设柔性围隔灌入清水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