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简介 一桃杀三士( 二 )


经常说两桃杀三士 , 那么该典故出自何处?都发生了什么?这句成语 , 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 , 后来人们多把这句成语用在形容一个人诡计多端用计谋杀人上 。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三个大将 , 他们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 。这三个人除了都是齐国的大将之外 , 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 , 就是军功十分的显赫 。而且他们都因为军功显赫 , 变得恃宠而骄 。
晏子觉得这三个人是齐国的安全隐患 , 所以劝谏齐景公早日解决这三个问题人物 。幸好齐景公很听晏子的话 , 设计把他们三个人请了过来 , 一起参加宴会 。
杀他们的方法很简单 , 就是让他们之间互相争斗 , 而起因竟然是因为桃子 。晏子准备了两个十分珍贵的桃子 , 但是他们有三个人 , 所以 , 这骄傲的三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分不到 。
这三位大将都十分的自负 , 不能容忍自己成为失败的那个人 。所以 , 他们三个人为了这两个桃子 , 开始了互相攀比军功 。古冶子说了自己的功绩 , 让之前拿到桃子的两个人自愧不如 , 所以拔剑自刎 , 而古冶子觉得自己这样做很丢人 , 所以也自杀了 。
可能在我们现代人看来 , 觉得为了个桃子就自杀这件事情很奇怪 , 根本没法理解 , 可是春秋时期的古人非常重视诺言 , 就连之后的刘邦杀韩信 , 也是重视诺言 , 没有用兵刃杀韩信 。
所以 , 那个时代的人因为这种原因自杀的情况很正常 。
如果你是晏子 , 你会觉得自己的计谋好吗?
二桃杀三士文言文翻译 二桃杀三士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相关典故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以下是我整理的二桃杀三士文言文翻译 , 欢迎阅读 。
二桃杀三士文言文
出自《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原文如下: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 , 以勇力搏虎闻 。晏子过而趋 , 三子者不起 。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 , 上有君臣之义 , 下有长率之伦 , 内可以禁暴 , 外可以威敌 , 上利其功 , 下服其勇 , 故尊其位 , 重其禄 。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 , 上无君臣之义 , 下无长率之伦 , 内不以禁暴 , 外不可威敌 , 此危国之器也 , 不若去之 。”
公曰:“三子者 , 搏之恐不得 , 刺之恐不中也 。”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 , 无长幼之礼 。”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 , 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 , 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 , 不受桃 , 是无勇也 , 士众而桃寡 , 何不计功而食桃矣 。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 , 若接之功 , 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援桃而起 。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 , 若开疆之功 , 亦可以食桃 , 而无与人同矣 。”援桃而起 。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 , 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 。当是时也 , 冶少不能游 , 潜行逆流百步 , 顺流九里 , 得鼋而杀之 , 左操骖尾 , 右挈鼋头 , 鹤跃而出 。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 , 则大鼋之首 。若冶之功 , 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 , 功不子逮 , 取桃不让 , 是贪也;然而不死 , 无勇也 。”皆反其桃 , 挈领而死 。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 , 冶独生之 , 不仁;耻人以言 , 而夸其声 , 不义;恨乎所行 , 不死 , 无勇 。虽然 , 二子同桃而节 , 冶专其桃而宜 。”亦反其桃 , 挈领而死 。
使者复曰:“已死矣 。”公殓之以服 , 葬之以士礼焉 。
二桃杀三士文言文翻译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景公 , 凭借勇力与虎搏斗而闻名 。晏子在他们面前走过都小步快走 , 他们三位先生却不站起身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