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心理契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一个叫丹尼斯·卢梭的管理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雇主和雇员之间未成文的相互期待和预期 。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加入到一个组织的时候,他对于组织能够给他什么,他需要付出什么,是有一个预期的 。人们会基于预期进行盘算,这种盘算是在每个人心里进行的,虽然并不像劳动合同那样明确说出来 。但这也是一种“交换协议”,这种交换协议,就叫心理契约 。
文章插图
心理契约的定义及理论是什么?“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 H. 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 。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 。
他的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 。
扩展资料:
一、包含内容
一般而言,心理契约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工作环境,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安全与归属感,报酬,价值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晋升 。
心理契约的主体是员工在企业中的心理状态,而用于衡量员工在企业中心理状态的三个基本概念是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在企业这样的以经济活动为主的组织中,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是企业心理契约管理的重点和关键 。
心理契约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进而实现员工对组织的强烈归属感和对工作的高度投入 。
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就必须全面介入心理契约的EAR循环,通过影响EAR循环来实现对员工的期望 。所谓EAR循环,是指心理契约建立(Establishing,E阶段)、调整(Adjusting,A阶段)和实现(Realization,R阶段)的过程 。
二、过程
1、E阶段
企业应了解员工的期望,并使员工明确企业及其所在部门的现状及未来几年内的发展状况,从而帮助其建立一个合理预期,促使其趋同预期而努力工作 。
2、A阶段
心理契约建立在对企业未来预测的基础上,当现实与预测产生偏差时,调整不可避免 。企业应及时与员工沟通,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所以期望其进行调整 。特别当企业的状况发生重大改变以致引起员工的心理剧烈波动时,高层的及时沟通能降低员工的心理负担,降低负面影响 。
3、R阶段
企业应及时考察实现程度,了解员工的合理预期在多在程度上已变为现实:工作环境是否如所希望的那样变好了?是否接受了应该的培训?职务变动了吗?薪水提高了吗?
哪些期望已经实现,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尚未实现的是源自员工的能力问题,还是企业方面的原因 。这样一系列问题找到答案以后,企业就将随着员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EAR循环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契约
如何建立心理契约大家可能听过《秦穆公失马》的故事,秦穆公的爱马被流民所吃,秦穆公非但没有杀掉他们,反而还赏赐了美酒并招揽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 。后来一次秦穆公在战场上遇险,这支人马拼尽性命把他救了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大秦帝国 。
整件事情中并没有人强迫他们这么做,而最终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就是“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背后有个重要的心理学因素,叫做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
意思就是:人们会帮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且在回报时,每个人心理都有一杆秤,会用它来衡量如何回报别人的帮助,一旦打破这个平衡则会带来焦虑或抱怨 。
所以,如果我们想和员工建立心理契约,首先就要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适时地给与他们帮助 。比如一次恰到好处的帮忙,一次明晰的绩效辅导,或者一场引人深思的谈心 。
建立心理契约的第二个关键是尊重与认可,就像我们在《人才发展与培训体系》中谈到的,人既不是成本,也不是资源,更不是资本,人是人 。只有管理者拿员工当人看的时候,才会开始真正开始考虑如何去尊重和认可 。
【心理契约的特点有 心理契约】最后,授权与参与管理是建立心理契约的关键步骤,授权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在很多人的内心中,往往不太容易信任与接受别人 。想要做好授权管理,不但要会识人,能包容,还要具备一定的授权技巧,这部分我会在周末的课程里再做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听听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烤箱烤出来的面包为什么干硬
- 电梯中的门锁短接是什么意思
- 求主角开创神道的小说
- 华为手机扩充内存的方法
- 光头强是怎么死的
- 银项链可以用牙膏洗吗
- 秋思的主题是什么
- 少林寺是什么
- BAT指的是什么
- 2020流行的网络流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