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这些老旧小区改造“新”在何处?( 二 )


北青报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同样采用“旧车换绿植”等置换方式 , 一个自行车棚就清理出了40多辆“僵尸车” , 补建40多个充电接口 , 解决了居民的停电动车和充电需求 。
“‘居民的事居民议 , 居民的事居民定’ , 事实上 ,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 , 想办法调动起居民的积极性 , 让大家自己参与家园建设 , 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好点子 。 解决僵尸车这个老大难问题就得益于此 。 ”马思来说 。
(2)
“老旧小区没大片空间 , 只能像挤牙膏一样 , 挤出一点 , 就能让居民增加一分舒适度和便利度 。 ”采访中 , 一位社区书记的形象比喻恰恰道出了老旧小区改造的规律所在:那就是小切口、渐进式 , 城市更新中的老旧小区改造 , 不是“改天换地、焕然一新” , 而是“苟日新、日日新” , 积累“小而美” , 逐渐变“大美” 。 那么牙膏又该如何“挤”?
“关键是要往‘细’里算计 , 越是小空间越要‘打主意’!”体育馆路街道平安建设办副主任董玉虎的一番话道出了“小切口、渐进式”的实践肯节儿 。 北青报采访人员在采访中见到了不少“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实例 。
闲置空间不留“闲” 。 东城区崇外街道崇西社区入口处 , 三棵树下空间逼仄 , 社区见缝插针设了两组充电柜、共16个舱门;体育馆路街道法华南里社区里一处垃圾桶站“撤桶并站”后 , 2平方米多的空间也加装了一组充电柜 。 这些“挤”出来的充电设施极大方便了居民充电 , 无形中强化了电动车管理 。
巧改空间“生”车位 。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爱民里小区 , 把车位方向改一下 , 由平行墙面变成斜向45度;把车位间距缩一点 , 在标准宽度基础上缩短10厘米 。 两个小改动 , 让小区停车位增加了20个 , 得到居民的认可 , 自治停车的压力有所缓解 。
社区规划巧“算计” 。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楼小区的车棚里 , 35个充电桩的数量是这样算出来的——小区公共空间设计师、北京建筑大学教师黄庭晚介绍 , 2021年上半年 , 工作日的白天、晚上以及周末 , 小区设计师们都会来这里“蹲点数车” 。 “蹲点”发现 , 小区内停放的自行车约为400辆、电动车约130辆 , 据此测算出自行车实际使用量约为200辆、电动车80辆 。 “考虑到电动车数量还会持续增加 , 电动车与充电桩配比一般为3:1或4:1 , 我们就打出富余量 , 确定了35个充电桩 。 ”黄庭晚对北青报采访人员说 。
为了给电动车和充电桩腾地儿 , 设计团队引入双层自行车架 , 自行车存放更集约 , 一名高中生推车进入车棚 , 按下手柄 , 简单操作后就将自行车存放在两层停车架的上层轨道 , “很方便 , 也很酷”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