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胜地|河北是全国最早开展滨海旅游的省份,其起点便是被称为避暑胜地的北戴河。(11)


“入海石城建筑结构独特,全部以巨型花岗岩条石砌垒,就地取材自燕山北部,采用的九层叠筑,块石最长的2.6米,最大的3吨多,还采用了21种异形石,采用黏土、海沙、石灰浇筑。”邱薪阳介绍。
9月3日,络绎不绝的游客走到老龙头探进大海的最尽头合影,镜头中的背景,海天一色。
题刻在凉亭的《题澄海楼壁》,最吸引人,几乎每一位游客走到这里,都会仰着头把其中一句念出声来:“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这是乾隆皇帝在老龙头题写的三首诗之一。
文人墨客登上澄海楼,在这里一望祖国的大好河山,难免胸中起丘壑,涌澎湃。老龙头也一度成为观海之胜地。
这里也曾见证屈辱和劫掠。因为八国联军入侵的枪声,在1900年响了起来。
八国联军进犯山海关,一路烧杀抢掠,老龙头入海石城被毁,仅存“天开海岳碑”。澄海楼后残存的英军大炮、灰白的八国联军营房,都是当年的印记。
但人们也会被一个刻有“爱中华修长城友谊长存”的纪念碑所温暖。
1984年,全国各地共捐赠修复长城款项153万元,这才有了今天的山海关。
海边的建筑群
1984年,秦皇岛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秦皇岛从河北沿海三地中脱颖而出,发展为北方典型的生态休闲康养胜地,“和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不无关系。”闫宗学认为。
闫宗学翻着手里一本厚厚的资料说,当年的《北华捷报》采访人员曾这样描述秦皇岛北戴河区:“从长城临海的山海关或宁海,一直到天津,大沽平原的盐碱地上尽是贫瘠的沙土。”“这沉闷土地中却有一处生机:在离山海关二十多英里的浅海湾的南端,有一处醒目的海角,地图上称它为‘石岭’。”
这里,就有被外国传教士当作避暑地而修建的北戴河近现代建筑群。它们结构各异,建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见证的是北戴河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外避暑胜地。
避暑胜地|河北是全国最早开展滨海旅游的省份,其起点便是被称为避暑胜地的北戴河。
文章插图

北戴河老别墅宽阔的廊檐。 潘如辉摄
1893—1894年间,英国人史德华首先建设了一栋办公用房。其后传教士、教会组织纷纷在这里购地筑屋。1894—1895年,中日战争期间,北戴河早期建设的避暑别墅,消失殆尽。
战争结束后,北戴河避暑别墅建设迅猛发展。1896年北戴河已建成20多座简易廉价的外国别墅。“据1899年7月《字林西报》记载,已有别墅建筑100余栋。”闫宗学介绍。
随着外国避暑人士的逐渐增多,清政府正式辟北戴河海滨为避暑区。“到1949年,北戴河存有719栋别墅,涉及美、英、德、法、日、俄等20多个国家。截至目前,尚存119栋。”闫宗学说。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