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大运河的故事西兴古镇,大运河上的物流中转站( 二 )


文章插图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西兴连接了两条运河,它既是浙东运河的起点,也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承上启下,成为两条运河之间必经的重要中转站。久而久之,在西兴形成了“过塘行”这种特殊的行业。所谓过塘行,有点类似于如今的物流中心。货物在这里通过挑夫运货,再换船换河继续航行。
越王勾践|大运河的故事西兴古镇,大运河上的物流中转站
文章插图
西兴过塘行在清朝时达到鼎盛,西兴不仅成为物流中心,也成为名震江南的货物集散中心。清代的《康熙南巡图》就描绘了西兴古镇当时的盛景。古桥下河岸边人流不息,许多货船已经靠岸,吆喝声不绝于耳,因为过塘行生意红火,街上其他生意也应运而生。河岸边药店、酒作坊、酱园店、肉店等等一应俱全。过塘行的任务就是把浙东南富庶地区的物资转运到钱塘江以北,再运到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城市,过塘行成为整个运河大动脉上的重要关节。清朝时的一天,浙东运河上货船如织,其中一艘货船上一位姓张的老板正在凭栏远眺。他常年从事灯笼等百杂日用品的买卖,这次押运着一船货物要卖到杭州。很快货船抵达西兴码头停船靠岸,岸边早已等候多时的小伙计急忙上前迎接,二人一番寒暄,边走边聊聊。在西兴有过塘行七十多家,分工非常细,每一家过塘行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有专门转运粮食、茶叶、肉蛋等大宗农副产品的,有专门转运烟叶药材的,有专门转运棉花、蚕丝、绸缎的等等。还有一家过塘行是专门转运客商和珠宝,相传是大商人胡雪岩和朋友一起开的,叫于天德过塘行,远近闻名。在岸边接待张老板的人是徐炳记过塘行的小伙计,徐炳记就是专门转运百杂日用品的过塘行。张老板每次到达西兴,都是在徐炳记过塘行进行货物转运的。在西兴徐氏家族吃苦耐劳经营得法,徐炳记过塘行的规模很大。张老板的货船一靠岸,在徐炳记的小伙计就已安排好自家的挑夫、船工等将货物卸下来称重,转运货物一般都以货物的重量计称重后打包,再由挑夫将货物转运到钱塘江边的货船上,而张老板和小伙计一起到过塘行办手续。过塘行都开设在码头旁边的交通要道上,门面一般不大两三间而已。货物一般不需要在西兴储存,所以过塘行并不设立仓库,主要进行票据交换办手续等业务。短短千余米的运河岸边,过塘行有几十家之多,蔚为壮观。张老板办好手续,拿着船票到钱塘江岸边登上新的货船。货船将沿着钱塘江一路北上到达杭州。鼎盛时期过塘行遍布西兴镇大街小巷,从业人员包括挑夫、船夫、轿夫等过千人,成为西兴一大支柱产业。过塘行规模有大有小,大的过塘行还会养大批水牛。这是因为挑夫把货物从浙东运河运到钱塘江边,遇到江边滩涂难行就可以用水牛拉车的方式将货物运到钱塘江边的货船上。数百年来,浙东地区的粮食、棉花、丝绸、盐、酒和山货都在西兴过塘转运到杭州及中原各地。【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