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深刻含义 损有余而补不足

损有余而补不足什么意思为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 。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其唯有道者 。老子认为天道的特点在于减少有余而补给不足,而人道则反之 。
通俗点就是,从有余那里取出一部分来弥补不足的这一方 。

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深刻含义 损有余而补不足

文章插图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诫人们做事不要太满,不要太过,有抑制人过多之欲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老子,很经典,我认可这句话 。
其实,“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一思想可以做两方面理解,一方面,从自然层面上来理解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在揭露了事万物由盛及衰变化的一个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将这句话下落到人生层面理解,就是在告诫人们做事不能太过,极盛的时候就会出现“损有余”的情况,继而走下坡路,这是深刻的处世智慧 。
同时,这句话还有后半段,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结合老子所处的年代,这后半句大抵是在批判当时为上者对底层人民的剥削行为是有逆“天道”的 。
1、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揭示的自然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看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揭示的自然规律 。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世间存在一个规律,当一件事情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就会开始走下坡路,也就是“损有余”;而当一事物还没有发展到它的极端点的时候,它就会一直向上发展,即“补不足” 。就比如,一个水坑,水太多了,水就会漫出来,那么好不容易积累的水,就流失掉了;但是,如果一个水坑里面的水不是满的,我们就可以往里面加水,水就会慢慢积累 。如果保持这个“不足”的姿态,那么就能一直处于向上的姿势了 。
老子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揭示一个“物壮则老”的规律,当一件事情做得太满太过的时候,反而会开始走下坡路 。
2、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揭示的处世智慧
如果将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放在人生层面进行分析的话,老子实则是在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做得太满,万事要留有余地,否者就会走下坡路 。
同时,在“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后面,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道和天道不一样,世间的人们往往去剥夺那些本来就不足的,去侍奉那些本来就有余的 。从老子生活的那个年代来看,老子这句话一定程度上是在批评为上者从百姓那里收刮民脂民膏是“违背天道”的,是不合理的 。
3、总结
综上所示,从自然层面来看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老子实则是在揭露“物壮则老”的道理,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由盛及衰变化的一个自然规律;而从人生层面来看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老子则是在告诫我们,做事不要做得太满,否者就会走下坡路,得不偿失 。同时,“损有余而补不足”后面那句“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亦是某种程度在批判当时为上者从百姓那里收刮各类资源的行为,指明这种行为是“违背天道”的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哪里?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 。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
【意译】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是自然规律,是一种平衡的力量推动着万物的变化:太高的山,它会倒塌,太深的谷,会被填平 。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低处的水位也因此而变高 。太冷了,天气会逐渐转暖;太热了,天气会逐渐变凉;月太饱满了,就会逐渐亏损;风太大了,会渐渐减弱,而终将停息;太干旱了,可能有大雨降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