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产|谈“打卡”:世上本无“卡”,“庸人”自“打”之( 二 )


的生产|谈“打卡”:世上本无“卡”,“庸人”自“打”之
文章图片

但是 , 打卡的浮动的能指却并未改变其根本的不变的所指 。 打卡自诞生之日起就表示着一种资本对时间的严格的切割 , 同时也意味着对打工者的生产属性的管理 。 打工者从打卡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为资本生产机器的一个环节 , 而当下的网红打卡活动并没有改变这个性质 , 因为那些“打卡地”或者可供打卡的吃喝玩乐的活动之所以成为“网红” , 后面都有各种资本的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手在操纵 , 在“书丹” 。
也因此 , 现在的打卡活动实际上把打工人的上下班的工作时间也悄悄的延伸到了本来应该休息的时间 , 从此休息时间也变成了工作时间 , 人们不仅在工作时间被动地或者不得不为资本效力 , 休息时间也还在为资本的增殖继续殚精竭虑 , 而且这种效力似乎是主动的 , 心甘情愿的 , 同时是以消费而不是以生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 而以“流量”为显性特征的“网红效应”经由资本通过网络的刻意的调节和放大后 , 也更容易积聚“人气” , 所以人们也更愿意来打卡 , 来消费 。 但这正如鲍德里亚所描述的所谓的消费社会一样 , 这种消费其实就是一种生产 。
而且 , 打卡的能指的变动 , 也并未改变其所指的性质 。 它在本质上依然是对人的规训与自我规训活动 , 目的仍在于让人成为那个可以为资本服务而生产的服从的主体 , 其区别在于之前的打卡是社会的规训 , 现在的打卡是巧妙的自我规训 。 现在依然赤裸裸的保留着传统的打卡的“真义”的活动也有很多 , 如各种学习外语的APP背单词打卡和各种锻炼身体的APP的健身打卡活动 , 前者是对大脑的自我规训 , 后者是对身体的自我规训 , 当然 , 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 。
三、打卡的“庸人”与朋友圈的点赞
不过 , 打卡并不仅仅是去吃一个网红冰激凌为资本续命几十块钱那么简单 , 打卡的目的也并非只是为了自娱自乐 , 因为 , 打卡的终点并非打卡地 , 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朋友圈的“存在” 。 打卡人只有将打卡地的照片或者与其打卡对象的合影上传到朋友圈 , 直到看到第一个来自朋友的点赞后 , 才能算是完成一次打卡活动 。 而不管是打卡的咖啡馆 , 还是打卡演出的剧照 , 还是自己与打卡对象的合影 , 都只不过为了那个“点赞” , 而打卡的意义就在这点赞带来的“承认” 。
的生产|谈“打卡”:世上本无“卡”,“庸人”自“打”之
文章图片

在这个以点赞表现出来的承认里 , 打卡人获得的除了欣喜 , 自得 , 更重要的是还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 这种认同感使其感到“吾道不孤” , 也让点赞者感到与其心有灵犀一“点”通 , 同时也获得了强烈的犹如电流流过所引起那种震颤的愉悦 。 而这种通过网红打卡以自我展示获得认同的点赞在今天已经成为社会认同的新方式 , 它既是一种“趣味”的认同 , 也是一种身份的认同 。 但是在这个“打卡认同”后并未产生什么新东西 , 其最多只是一种“文化庸人”或者“网络庸人”的认同的新方式而已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