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神山、雪豹和古老的藏文化,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 五 )


山神|神山、雪豹和古老的藏文化,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
文章图片

白扎林场盛开的狼毒(李磊/摄)
在三江源 , 无论是野生动物还是人类 , 都依靠草地来生存 。 为了适应高寒的生态环境 , 这里的人们采用了以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 。 牧民会随着季节的变化逐草而居 , 暖季上高山牧场 , 即“夏牧场” , 冷季转移到低洼牧场 , 即“冬窝子” 。 如此一来 , 不同区域的草场就得以休养和生长 , 家畜又可以很好地利用处于生长期的牧草 。 但如今 , 由于牧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 以及定居、围栏等政策的引导 , 游牧正在慢慢减少 , 并深度地影响局部的草地 。
山神|神山、雪豹和古老的藏文化,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
文章图片

隆宝正在进食鼠兔的藏狐(左凌仁/摄)
文化与世界
在藏族人的传统文化里 , 上空是拉域 , 地表是念域 , 地下是鲁域 。 拉、念和鲁是民间崇拜的古老的原始神灵 。 在藏族人的世界观里 , 除了人之外 , 还有超自然的神灵和鬼怪 , 它们以附于自然实物的形式出现 , 形成了从万物有灵发展出来的完整的神灵体系 。
除此之外 , 情与器 , 即生命与环境的关系 , 也是传统文化一直以来不断辩论的关键问题 。 有一种直观的看法认为 , 外器是支持者 , 而内情是被支持者 , 没有了容器就无法承载内容物 。 换言之 , 没有环境就没有生命 。 这种看法近似于“没有合适的栖息地 , 物种就无法生存” 。 与之相对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 外器是被支持者 , 内情是支持者 , 先有生命才有与之相应的环境 , 也就是说 , 先有物种 , 才有适合于它的栖息地 。 比如黑颈鹤是在雪域高原上生长繁殖的唯一鹤类 , 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对绝大多数自然保护者来说 , 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是造成目前全球物种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 “湿地的干涸导致黑颈鹤的离开” , 这才是惯常的逻辑;但是很多老人坚持认为 , 是黑颈鹤的离开导致湿地干涸 。 前一种想法强调的是外部环境对生命的决定作用 , 而后者强调的是生命主体的能动性 。
山神|神山、雪豹和古老的藏文化,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
文章图片

湿地中繁殖的黑颈鹤(左凌仁/摄)
每个生命的行为会影响到它所处的外部环境 。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 , 许多当地的知识分子会认为 , 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人心的问题 , 因此环境保护的关键在于改变人心 。
与将人和自然区别对待的西方文化不同 , 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往往更全面地将人视作自然的一部分 。 在某些传统文化的世界观里 , 人类并不被认为是独立存在的生命 , 而是“生物社会复合体”的组成部分;野生动物并不是完全受环境或本能控制的无意识的生物 , 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 并通过轮回、狩猎、寄生等方式与人类共同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行动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