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德州的皇家粮仓——北厂( 二 )


北厂之名的来历
从金、元到明、清,北厂一直就是皇家粮仓,据《漕运通志》记载:至明朝中期,德州水次仓有东仓廒29座,263间;西仓廒12座,117间。清雍正九年(1731),朝廷又建新仓廒120间。可见当时该粮仓是何等的规模了。故人们称他为“钱粮都会”“天下粮仓”等。德州城也因它而名声大震,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凡与之有关的机构,都来此设衙门、修公馆、建仓库、派驻官员等,以涉足皇粮的仓储和漕运之事。
如:漕运的皇粮由漕兵押运到老虎仓码头后,应由地方官员对其组织装、卸、运、入仓等相关事宜。可为了经济利益,德州卫驻军经常与地方因此事而闹纠纷,甚至因此而因双方争斗,而出现过延误漕运的大事。为协调军地关系,户部又在老虎仓设了“户部监兑分司”。一度在德州城出现了“户部监督分司”和“户部监兑分司”两个同级别道台督粮衙门的奇怪现象。又如:当时济南府的四个州二十六个县,均需直接到德州仓缴纳皇粮。故济南府衙就在此处设了“济南府兑粮公馆”,在公馆门前还建了“民田公兑”和“抚军裕民”两座牌坊。为此,济南府属下的三十个州县,均在德州建有公馆和粮仓。
还有朝廷驻在临清征收河运钱粮的盘粮厅,也在这里建了盘粮厅衙门等。故德州北厂一带便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各种商店、旅馆、车店接踵而立,也成了德州最繁华的商业区域。
可“北厂”之名到底源于何故呢?这个问题的说法诸多,且一直困惑着德州人:其一:有人认为这里原名是“北仓”。人们将“仓”字演绎成了“厂” 字,而得“北厂”之名。
其二:有人认为:北厂村因明永乐五年(1407)所置德州扛夫厂(递运所)②在今北厂西街村西,为跟后来大西门外的扛夫厂相区别,就称“北厂”了;
其三:德州两个卫均负责漕运,德州卫先在北厂建修船厂,建左卫后又在北厂之南建了修船厂,为区分两个修船厂,而得名北厂。等等说法不下十种,其中也有些怪异不靠谱的说法。可“北厂”之名到底源于何因呢?
需知,我们的祖先在用词和用字方面是很讲究的,“厂”字当何讲?查阅诸多字典其结论是:厂(chǎng):1.指用机械制造生产数据或生活数据的工厂。2.有空地方可以存货或进行加工的地方:煤厂。3.棚舍、“枳篱茅~共桑麻。”4.中国明代为加强专制统治而设的特务机关。另:厂(ān)同“庵”,多用于人名。厂(hàn)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人可居住的地方。故由此可以得出:“北厂”即德州城北储存粮食的厂地。实际,北厂是古人正式命名的地名,只因我们将“厂”与“场”的用法误解了,因而才出现了以上诸多的误解。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