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华侨农场成立七十年:从世界归来 在侨乡筑梦( 二 )


“‘创业者’这座雕像是以马来西亚归侨温带为原型创作的 。他右手拿的是从东南亚带回来的大砍刀,兴隆人叫砍芭刀,是用来砍大一点的树的;左手拿的是小砍刀,是用来割砍藤和灌木丛的 。它呈现的内容,是兴隆华侨农场初创时期归侨们披荆斩棘建设家园的真实写照 。”近日,兴隆华侨农场侨办副主任黄日平在接受海南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温带是自愿回国参与祖国建设的归侨 。”黄日平说,温带在马来西亚有一个很大的胡椒园,1953年他受在兴隆工作的姑父的影响,变卖全部家产,带领全家老小,带着砍芭刀、斧头、锯子等一批开荒用具来到兴隆 。回国后,他担任过兴隆华侨农场二十七队队长,农场经济困难发不出工资时,他自掏腰包给连队职工发工资,受到赞誉 。“温带是一名党员,他一直生活在兴隆直至97岁那年去世 。”黄日平说 。
1952年9月,一场大台风把兴隆难侨们住的茅草房刮倒了,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也毁了,加上疟疾流行,夺走了数十人的生命 。许多难侨想搬离兴隆 。在这关键时刻,1953年3月,“党派来了好干部” 。曾任中共潮汕地委副书记兼潮汕第一任专员的曾广被调来兴隆工作 。
在兴隆,曾广坚持多听多问、多走多看,多下工地和群众一起劳动,晚上常到职工宿舍和大家谈心 。他随身带着的笔记本里记着兴隆华侨农场500多个归侨家庭的情况 。他查看当地的水文、土壤和地形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生产经营方针——在力求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多种经营并举,全面发展 。其中,长期作物主要指咖啡、胡椒、剑麻,短期作物主要指香茅 。
【兴隆华侨农场成立七十年:从世界归来 在侨乡筑梦】找准了发展方向,兴隆的活力很快显现出来 。20世纪50年代,兴隆归侨在海南岛率先种植香茅、咖啡、胡椒、剑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一度成为海南乃至全国最大的热作种苗基地 。短短几年间,数万亩的橡胶园、胡椒园、咖啡园、椰子园建立起来 。兴隆华侨农场1951年开始开荒,1952年收入只有2.94万元,1954年收入已达20.57万元,1956年获利25万元,第一次上缴利润14万元 。
1957年,曾广调到海口工作 。他虽然只在兴隆工作了4年,却在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他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发展生产,缔造了“爱国爱场、艰苦创业、顾全大局、务实创新”的侨乡精神 。
1953年8月,兴隆香茅油加工厂蒸汽锅炉烟囱发生堵塞,当时烟囱温度很高,等烟囱完全冷却才动手清除障碍物,起码也得一周时间,会严重影响工厂生产 。眼看运回的香茅草堆积如山,马来西亚归侨吴金铎自告奋勇,挺身而出 。他将全身衣服浸湿,并套上湿麻袋,钻进发烫的烟囱里清除了所有的障碍物,令人感佩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