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体产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有 永明体

永明体是什么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
永明诗人的创作及“永明体”诗的特征:永明诗人,不仅有理论,而且还有大量的诗歌创作 。《南齐书·陆厥传》说:“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毅,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王融三人 。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论上的阐述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实际创作成就不如谢朓 。谢朓的诗风上承曹植,善于以警句发端,在写景抒情方面,兼取谢灵运、鲍照两家之长,而避免了艰涩之弊 。谢朓的五言诗,今存130多首,其中新体诗占三分之一左右 。这些诗都已具有五言律诗的雏型,只是有用仄声作韵的 。句和篇的声律还不确定 。尽管他的这些诗篇在声律上还表现得有些混乱,但也可看到已渐有了些眉目 。除了以上三人之外,范云、丘迟等人也都写过不少好诗,诗风也近于谢、沈 。到梁代才成名的何逊、吴均、柳恽和刘孝绰等人也都各自成家 。何逊诗风也接近谢朓,吴均较有古气,很具特色 。竟陵八友之一、后成了梁朝开国皇帝的萧衍也写过一些清丽可读的诗歌,但不赞成“四声八病”之说 。
“永明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这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而这“近体诗”的雏形,就是“新体诗”,即“永明体”诗 。“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古体诗已暂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 。因此,即使后人对“永明体”诗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批评,“永明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应该予以肯定,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的 。
什么是“永明体”?⒈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诗体 。又称新诗体 。注重声律与对仗,要求严格按照“四声”、“八病”之说作诗,即以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协调的音律,并据此提出了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必须避免的音律上的毛病 。因此求声韵协和,音调谐美,为时人转相祖述,形成一体,对律诗的形成及后来的骈文、词、曲等文学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均有深远影响 。但过于注重声律,讲究辞藻,致使内容平庸空洞,助长了当时诗歌创作中绮靡柔弱的倾向 。
⒉代表作家有沈约、谢眺等,而以谢眺成就最高 。

永明体产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有 永明体

文章插图
永明体 名词解释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 。其特点是强调声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其诗又名“新体诗” 。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
扩展资料
永明体的主要特征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明体
什么是永明体?【永明体产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齐梁时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他们将“四声八病”运用于诗歌创作,强调声韵格律 。由于这种新体诗产生于齐武帝萧赜的永明年间(483~493),故称永明体 。这是古体诗向格律诗演变的一次关键性的转折,为后来唐代律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代表人物有沈约、谢眺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