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上海“奇特魔幻”建筑为何越来越多

杨浦滨江的“绿之丘”是一座有些魔幻的建筑 。 浓浓工业风、披满植被、造型独特……第一次看到这幢建筑的人 , 都忍不住问:这片“钢筋森林”究竟是什么地方?走进“绿之丘” , 拾级而上 , 会发现这里有江边最美的观景台——站在悬浮的空中游廊 , 江景尽收眼底;建筑被垂直绿化覆盖 , 加上宛如迷宫般的内部走向 , 这里又似乎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城市公园;建筑内有一个个“盒子”般的房间 , 入驻了咖啡馆、滨江驿站等;低头看 , 一条车行道路竟穿越了建筑本体……
“绿之丘”原是一座废弃的老仓库 ,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后 , 这个老仓库被重塑 。 在它的“身体”中 , 包裹着公园绿地、公共服务、商业休闲、基础设施等功能 。 在上海不少建筑师眼里 , “绿之丘”是典型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更新建筑 。 近年来 , 上海的一批建筑师、设计师进行探索:在城市更新和建筑更新中 , 于有限的空间内叠加与融合更多服务功能 , 生发出更多公共空间 , 让老百姓共享 。
杨浦滨江“魔幻建筑”
“绿之丘”是一座“拆出来的房子” 。 其原型是上海烟草公司的机修仓库 , 建于上世纪90年代 , 四四方方的建筑造型可谓“平凡无奇” 。
在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贯通规划中 , 需要开辟一条沿江的公共道路 , 以缓解“隔壁”杨树浦路的交通压力 。 这条公共道路需要横切过机修仓库的位置 , 所以在最初规划中 , 机修仓库要被拆除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章明在考察滨江沿线时 , 对这幢建筑萌生了更新利用的想法 。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后 , 沿线需要一些服务型空间 。 老建筑本身结构很好 , 也有更新的可能性 , 如果拆除 , 未来原址再造新建筑就很难了 。 ”
对设计团队的建议 , 杨浦区政府持开放态度:请设计团队提方案 , 大家一起来讨论 。 最终 , 双方共同打造了滨江边的这个魔幻建筑 。 老仓库被设计师大手笔地“削”掉了50%的体量 。 原来的第六层被整体拆掉 , 面向滨江的一侧被斜向切削 , 形成台地式景观平台 , 背向滨江的一侧也进行了切削 , 引导城市空间向滨水延伸 。 如此一来 , 人们可以从杨树浦路的缓坡上到建筑二层 , 再漫游至滨江 , 好像跨越了一座城市中的山丘 。
整个建筑被绿色包裹 , 台地式平台、屋顶以及从杨树浦路蜿蜒而上的山坡上 , 满是绿化与花卉 。 这也是一座立体通透的城市公园 。 设计师还打造了一个个“小盒子”造型的空间 , 镶嵌于建筑中 。 每个空间可以注入不同功能 , 如咖啡馆、儿童活动空间、会客厅 。 最近 , 杨浦滨江的指挥中心也将入驻这里 。 在设计团队的构想中 , 未来那些“盒子”还可注入无限可能性 。 新辟的安浦路穿越建筑的第一层 。 安浦路虽是车行道 , 但相关部门对车速有一定限制 , 道路的慢速定位与建筑的休闲功能相一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