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静|河流奔向平原,少女走向世界 | 姜林静

坐23路有轨电车,在“桥街”下车,侧身转入右手边的小巷子,走过几家小酒馆后,眨眼间便踏上了内卡河北岸著名的“哲学家小径”。四周越来越绿,顷刻间就感受到身心的轻盈。
大部分游客会选择另一条路线:穿过飘着咖啡香味的“石头巷”,跨过熙来攘往的老桥,沿着蜿蜒陡峭的“蛇道”,最终大汗淋漓地攀至“哲学家小径”。我的日常散步路线恰好相反。在留学海德堡的四年多时间里,不知将这条适合沉思默想的小道走了多少遍。有时是与友人同行,在风景中忘情地谈论理想,但更多是独步逍遥,时而在薄雾升起的清晨,时而在夕阳归宁的傍晚,大部分是在缺乏灵感的午后,甚至还有不少次是在星辰密布的夜空下。
姜林静|河流奔向平原,少女走向世界 | 姜林静
文章插图

从“哲学家小径”眺望海德堡老城
这个以大学著称的德国南方小城,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莱茵河的支流内卡河由东向西流过海德堡,城市的东边是连绵的山峦和森林,西边则是一直绵延到法国的广袤平原。山林、河谷与平原构成的“圣三一”,再加上中世纪古城和城堡废墟,构成了一幅极具密度与广度、自然与文化之张力的理想风景画。她也的确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多入画的欧洲城市之一,而且倾心于她的画师绝不局限于德国人,也有远道而来的异国人,例如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
诗人艾兴多夫在1807年来到海德堡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海德堡本身就是一场壮丽的浪漫;在这里,春天用葡萄藤和花朵拥抱着房屋、庭院和一切平常之物,山峦和森林讲述着远古的奇妙童话,似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卑劣的事物。”六个多世纪以来,大学在这个城市逐渐蔓延开来。从收藏最重要的中古德语诗歌手抄本《马内塞古抄本》,到出版浪漫派最重要的德语民歌集《少年的奇异号角》,从路德的“海德堡论纲”到歌德的“海德堡恋情”,还有二十世纪韦伯、雅斯贝尔斯、伽达默尔所代表的“海德堡精神”,让这个城市承载了太多的爱。现实与梦境在这里混搅,虚影与真颜在这里交融,要理智地将关于她的“诗”与“真”区分开来,实在是难上加难。
姜林静|河流奔向平原,少女走向世界 | 姜林静
文章插图

沿着“哲学家小径”向东步行约二十分钟,就到了一片较开阔的观景台,一座艾兴多夫的纪念碑让路人牵记起诗人在这座大学城度过的岁月。红棕色的石碑上有这样一首小诗(上图):
万物中皆有歌眠,
在歌里梦个不停。
若你巧遇神妙言,
世界便跃起唱吟。
艾兴多夫给这首小诗起名为“魔杖”,这是一种用于探测地下水源、石油或矿脉的工具,一般呈Y型分叉,又称“寻龙杖”。根据这种源自中世纪的古老探测术,探测者两手抓住Y型工具分叉的两端,用第三端指向正前方,当有所发现时,魔杖就会颤抖或下沉。它成为一个绝妙的隐喻:正如探测到水源或矿脉时原本静止的魔杖会动起来一样,当遇到“神妙言”时,也正是万物之“歌”从酣睡的静态变为唱咏的动态之时,是从“言”至“歌”(诗)的转化过程。海德堡这个人口仅十五万的城市,正在诗人、画家、音乐家的创作中,由静化动,逐渐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活泼生命力与精神象征性。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